
董立平自費制作的沒有刊號的《農民詩人》首期終于面世了
創刊詞
《農民詩人》經過兩年的準備終于與大家見面了,我們沒有名流題詞,也沒有藝術名家寄語,就這樣簡簡單單地出刊了,默默地與大家見面了。多的話不說了,懂得農民,關注農民,支持農民的你請與我們一起成長吧。——董立平
創辦一份關注農村的詩刊《農民詩人》,董立平反復強調,“不是頭腦發熱決定的”。
“這(農民詩人)只是詩友圈子交流的內部資料,沒得刊號,也不會公開發行?!倍⑵娇谥械娜ψ樱且蝗宏P注農村題材的詩人。2013年,這名達州市渠縣望江鄉的小伙在QQ群發出征文通知,到2015年底,共收到1萬多首詩歌。
今年4月底,準備了兩年多的《農民詩人》終于出現在董立平面前,首期共選登了90首詩歌,8個版。“我辦這份詩刊,不是為了我自己出名,我是想更多關注農村的詩人,能通過這個平臺,讓這個圈子活躍起來。”1987年出生的董立平說,因為是自費出刊,只能郵寄3斤大米給作者作為稿酬。
夢想 曾想當職業作家
最近兩天,29歲的董立平除了忙著打理網店,還在忙一件事,為首期《農民詩人》上90首詩歌的作者準備稿酬:3斤自己產的大米。
經過兩年多的準備,這份“沒有刊號,僅供內部交流的詩刊”終于成功印刷??粗皥蠹垺?,董立平心緒復雜,詩歌,不就是曾經的夢想嗎?
2004年,在重慶念過一年中專后,董立平去了廣東打工。在他的印象中,那個年代,他們更熱衷于打工文學,寫一些關于打工生活的小文章發表到當地的雜志報刊上。董立平也經常給雜志投稿詩歌。當時,在廣東《僑鄉文學》雜志當編輯的徐非印象中,“董立平在他們那個群體中,寫作水平算不錯的了?!?/p>
董立平當時就想當一名職業作家,“不用每天按時到工廠去上班”。一次變故,成就了董立平的這一“夢想”。2009年,董立平所在公司倒閉,董索性不再去找工作,宅在家里當“職業作家”。妻子陸女士回憶,當時董每天都會在網上搜羅征文啟事。董立平回憶當時的狀態:“除了寫詩歌投給文學雜志,主要是給很多政府部門發出的征文投稿,就是宣傳性的,稿費比較高”。
困境 寫作不能養活一家人
2010年,回到老家后的董立平仍然在延續寫稿掙稿酬的“職業作家”生活。但他很快發現,全靠寫作賺稿費來維持生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養孩子,全家生活開支,還有買房子欠下了10多萬元的債務……”2012年下半年,董立平決定轉投商海,開始開網店經營各種農產品。隨著網店生意的繁忙,董立平已無太多精力再去寫文章,包括自己一直喜愛的詩歌。
情結 詩人情結并沒有因為生計而放下
盡管自己很少有精力寫詩歌,但董立平心里很明白,自己骨子里的詩人情結,并沒有因為生計而放下。2013年,董立平想起自己打工生涯時流行的“打工文學”,如今回到農村,是否能讓關注農村的詩歌像當年“打工文學”那樣流行?董立平說,這個想法并非是自己頭腦發熱?!艾F在很多回農村創業的青年都有文化,一樣有詩歌情結,為什么不能把這個圈子建立起來呢?”“董立平加了多個詩友QQ群,于是他在群里發出了為《農民詩人》征稿的召集令:題材定位農民(農民工)、農村、農業范圍,不求有多高端大氣,只要貼近農民,能生動地反映出我國農民農村的面貌狀況即可。
“《農民詩人》沒有刊號,只是用作詩歌愛好者內部交流。”董立平解釋說,投稿者不一定是農村青年,學生、城市務工者、知名人士均可投稿,但題材必須是關注農村的。“現在這個社會寫詩歌的人比看詩歌的人還要多,但我們還是要堅持寫詩歌?!倍⑵秸f。
意外 征稿令發出后,收到一萬多首詩歌
讓董立平沒想到的是,“征集令”很快得到火爆響應,到2015年8月份,共收到1萬多首來自全國各地投稿的詩歌。
董立平從這些稿件中篩選出1000首,然后交由《僑鄉文學》雜志前編輯徐非把關,再從中篩選出100首。隨后,董立平自費在網上找人排版,然后聯系印刷廠。4月底,2000份首期《農民詩人》印刷出刊,共8個版,因為版面原因,最終刊登了90首詩歌,作者來自四川、重慶、甘肅等多個省份。90首詩歌里面,沒有一首是董立平自己的作品?!拔肄k這份詩刊,不是為了我自己出名,我是想讓更多人都來關注農村詩人?!倍⑵秸f,因為《農民詩人》是自費出刊,因此投稿者沒有稿費,不過,他會郵寄三份報紙以及自家產的3斤大米給作者作為稿酬。
反響 這是他對文學的一種堅守
董立平拿到《農民詩人》報紙后,第一時間寄了一份給現在是四川省河北商會辦公室主任、省作家協會會員的徐非。4日下午,徐非告訴成都商報記者:“董立平的行為很讓人感動。他當初有這個想法的時候就跟我說了,但之后就一直沒有消息,我還以為計劃夭折了。”
“他說要給我寄大米,我很感動,其實只要寄一份樣刊就好了,詩刊能面世,這是他對文學的一種堅守?!弊蛉?,首期《農民詩人》中《村道》的作者夏新初告訴成都商報記者。詩歌《紅葉三峽》的作者、來自云南的湯云明同樣接到了董立平的通知,“三斤大米也是我的寫作生涯里收到的最特別的一份稿酬。即使他不寄大米,我們也會支持他的?!?/p>
董立平算了算,印刷費加上大米以及快遞費,首期《農民詩人》的花費總共大概在1萬元左右。下一期《農民詩人》會何時出刊,董立平說這要看自己是否有經濟能力、有精力來繼續做這件事。(成都商報記者 王超 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