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結合現有應急安全類人才培養特點,構建“3+3+2”實踐育人模式,打造志愿服務品牌,建立校地合作的實踐育人模式。
優化實踐育人頂層設計
一是建好育人機制。學校制定并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辦法(試行)》,將社會實踐活動納入“第二課堂成績單”,使用學校自主開發的“四位一體”隱形職業素養智慧評價平臺開展志愿服務,建立“發布活動—報名參加—完結賦分”多重審查機制,實現對學生參與、教師指導經歷和成果的客觀記錄、科學評價、精準認證,并鼓勵和引導學生將第二課堂實踐成果、項目成果、學科競賽成果和發明專利等融入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充分調動學生參加第二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是聚好育人資源。通過打造地方政府、社會、學校協同聯動的“實踐育人共同體”,凝聚實踐育人合力,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實踐機會和專業指導。
三是找好育人伙伴。積極推動重點企業與學校開展職業技能培養、訂單式培養、產業學院協同育人等合作,為學生提供符合職業崗位需求的技能培訓和實踐機會,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創新打造實踐育人平臺
一是深化項目設計。積極搭建實踐育人多方平臺,將移動思政課與社會課堂有機結合。成立實踐指導團隊,校領導、中層干部和專業帶頭人以及青年骨干教師全程參與實踐活動的管理與指導。每年根據學院特色專業人才培養需求,精心設計實踐項目,并提供多樣化的實踐機會,如防災減災調研實踐、社區安全巡查實踐、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實踐等。
二是深化統籌銜接。學校與地方政府簽訂合作協議,為學生提供跟崗實習機會。與社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開展安全知識宣傳、消防演練等社區服務活動,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專業實踐能力。學校近兩年共遴選了80余名學生在政府機關、街道社區開展為期2-6個月的跟崗實習鍛煉,其中有多名畢業生因實習期間表現優異,通過公開招聘等方式留在所屬街道工作。
三是深化專業融合。由專業教師參與設計和實施與專業知識緊密結合的實踐項目,助力學生提升職業認同感。以沉浸式、情景式教育為主線,打造融合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結合的研學教育成長計劃,目前為社區兒童、青少年設計開發“我是小小安全員、安全知識進校園”等一批深受歡迎的研學教育活動。
著力提升實踐育人實效
一方面,打造志愿服務品牌。學校組織開展志愿服務項目比賽,將品牌項目作為實踐服務工作的主要內容,以提高實踐活動的專業性和延續性。加強學校與社區的深入持續合作,常態化落實“青春社區行動”,推動各二級學院與服務基地結對共建,簽訂合作協議,為開展既具有學院特色又切實服務社區的實踐項目奠定基礎。另一方面,打造校地合作品牌。深入挖掘校內資源,精準定位社區需求,推動校地雙方共同參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志愿者因地制宜做貢獻。通過常態化開展實踐項目,學校不斷加強與服務基地的合作關系,提升實踐活動的深度和廣度,與街道共建“社區學院”,助力街道安全形勢持續穩定。
接下來,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將堅持“踐”“育”結合、“思”“做”并行,持續發揮青年志愿服務的政治思想引領和育人功能作用,切實引領全校青年學子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挺膺擔當。(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佘文玨)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