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9日訊(記者臧允浩)日前,以擁有一系列“老字號”藥品品牌而著稱的中新藥業,卻因旗下“老字號”企業的一款問題藥,遭遇質量安全的拷問。
4月19日,香港衛生署披露,其正調查一宗中成藥摻雜西藥“撲熱息痛”成分的個案。據了解,該藥品是A股上市公司中新藥業旗下隆順榕制藥廠生產的一款名為銀翹解毒片的產品。
食藥監總局公告稱,隆順榕制藥廠在藥品生產過程中因清場不徹底導致藥品交叉污染,此次事件“是違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即藥品 GMP)的嚴重質量事件,反映出該企業在質量管理方面存在嚴重缺陷”。目前,涉事企業片劑藥品 GMP 證書已被收回,停產整頓。
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此次涉事的“隆順榕”品牌不僅是中新藥業旗下重要的老字號,同時也是其保健品業務依傍的重要招牌。隨著中新藥業向大健康方向的拓展,隆順榕這一老字號所承擔的任務也越來越重。
在中新藥業去年年報關于經營模式的介紹中,其提到圍繞大健康核心產業,延展產業鏈。隆順榕發展制藥有限公司以參茸滋補品、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為發展重心,力爭以創新產品立足保健品行業。
據悉,中新藥業從2012年就著手發展大健康業務,清宮壽桃丸、酸梅湯等都是期間推出的產品。2014年,中新藥業還擬投資3億元打造大健康產業功能性植物飲料項目。2015年7月15日,中新藥業公告完成8.36億元的募資,這些資金的用途之一便是大健康產業功能性植物飲料項目的建設。
然而,在中新藥業的2015年年報中,其并沒有具體說明其保健品業務、飲料業務收入情況。中新藥業只在回顧2015年業績時提到,隆順榕發展公司在新形勢下調整經營模式,穩定參茸貴細飲片銷售基礎上加強以破壁靈芝孢子粉為重點的保健食品營銷工作,實施更為靈活的飲料銷售模式,并積極尋找新的功能食品作為企業未來發展支撐。
不過,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類似參茸貴細飲片、破壁靈芝孢子粉這類保健品,是眾多獲牌直銷企業角逐的紅海,至今未取得直銷牌照的中新藥業顯然不占優勢。此外,早在2013年,隆順榕就推出酸梅湯(梅味道、梅印象)飲品,但在目前的各大商場卻鮮見此款產品。
中成藥含西藥 隆順榕遭停產檢查
因為中成藥中含有未標明的西藥成分,中新藥業旗下隆順榕的一款名為銀翹解毒片的中成藥成為近期輿論關注的焦點。
日前,香港衛生署披露正調查一宗中成藥摻雜西藥“撲熱息痛”成分的個案。目前香港衛生署披露的公告以及涉事藥品圖片顯示,這款藥品是內地上市公司中新藥業生產的銀翹解毒片的產品。香港衛生署發言人表示,該產品并未標注含有西藥成分,且一般而言,在香港銷售的中成藥不應含有西藥成分。
據悉,這款名為銀翹解毒片的中成藥是用于舒緩發燒、頭痛及咳嗽。而這款中成藥中的不速之客“撲熱息痛”屬于西藥成分,常用于非抗炎解熱鎮痛,解熱作用與阿司匹林相似。
香港衛生署發言人說:“一般而言,在本港銷售的中成藥不應含有西藥成分,我們會密切監察回收情況。至今,署方沒有接獲與上述中成藥有關的不良反應報告,正繼續調查個案。”
上述發言人還說,“撲熱息痛”普遍用作退燒及鎮痛,不適當服用可使肝臟及腎臟受損。如按上述中成藥標示的建議服用量,對消費者所構成的健康風險為低”。香港衛生處建議香港市民“購得上述中成藥應立即停止服用”。
隨后,中新藥業公告回應稱,目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已發布了“總局通報銷往香港的銀翹解毒片檢出撲熱息痛的調查情況”,公告涉及公司所屬分公司天津中新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隆順榕制藥廠的產品“長城牌”銀翹解毒片(出口)。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隆順榕這款中成藥中含有西藥成分呢?
國家食藥監總局在其通告中表明,隆順榕制藥廠生產的銀翹解毒片與精制銀翹解毒片共用壓片機,精制銀翹解毒片批準的處方中含有撲熱息痛60mg/片,因清場不徹底導致產品交叉污染。國家食藥監總局表示,藥品交叉污染違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以下簡稱“藥品GMP”)的嚴重質量事件,國家食藥監總局要求天津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責令隆順榕制藥廠停產整頓,徹底召回涉事產品,并對違反藥品GMP等違法生產行為立案調查。
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隆順榕是中新藥業旗下三大老字號品牌之一。在2015年年報中,中新藥業自詡擁有一批以速效救心丸為代表的一批國內外知名中成藥,品牌價值凸顯。至2015年底,公司擁有達仁堂、松柏、樂仁堂、隆順榕、京萬紅和痹祺等六件中國馳名商標,分別為中新藥業圖形商標“”、長城、體健、特子社復、沽上藥酒工坊和健春等12件著名商標,以及隆順榕、達仁堂和樂仁堂等三個中華老字號品牌,具備了很強的品牌優勢,在《中華老字號網》率先推出的中華老字號排行榜中中新藥業位列前十。
截止4月28日,中新藥業的最新公告顯示:“現天津市市場監管委依據“總局處理意見”,正式下發通知,收回涉事企業片劑藥品 GMP 證書,停產整頓“。
中西藥復方爭議波及中新藥業
中新藥業事件將早就存在中西藥復方爭議推上臺前。雖然在此次事件中,中新藥業澄清該款中成藥并不含西藥成分。但實際上,中成藥中添加西藥的“中西合璧”藥物在國內并不鮮見,這也被很多業內人士視為“歷史遺留問題”。
早在2014年,在香港,白云山感冒清膠囊就被檢測出有“撲熱息痛”成分,被要求回收,此外包括消脂心康寶、追風透骨丸、健胰康、木香中藥粉等都發生過回收事件。不過,相關藥品在中國內地卻未必違法,這是因為香港藥品管理法規不允許在中藥中添加西藥成分,但中國內地卻有批準此類藥品生產。
據《第一財經日報》援引業內人士的觀點稱,中國內地與香港的監管差別,在中國內地,有的中成藥被允許添加西藥,如果沒有批準過,才是非法添加。
據悉,在中西結合的概念下,國內曾批過一些中西結合藥物,但這是階段性的。之后藥品審批嚴格了,對安全性與療效的要求高了,這些中成藥摻雜西藥的藥品很難通過審批,因為它們首先要單獨審評,之后合在一起再審評,評出來的效果要比單獨好,才能被批準。
暨南大學藥學院教授姚新生認為,一般來說,不應該將中藥跟西藥混合在一起,“不然如何知道是中藥發揮作用,還是西藥發揮作用”?
姚新生認為,如果中藥添加西藥,一定要講出道理來,不然混在一起是說不過去的。“而且如果在中藥添加西藥,要求不應光是‘1+1大于2’的效果。如果是這樣,還不如中藥與西藥單獨吃。這樣混在一起,應該要有相乘的效果,而不是簡單的相加。因為畢竟中藥、西藥混合在一起,穩定性也可能發生變化。”姚新生表示。
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在中新藥業旗下,除了隆順榕制藥廠生產的銀翹解毒片外,達仁堂也有生產銀翹解毒丸。后者就含有撲熱息痛。此外,中新藥業旗下的降壓避風片也是中成藥中含有西藥成分。
北京鼎臣醫藥咨詢負責人史立臣認為,這類復方制劑的組成,無論是現代醫學理論還是傳統中醫藥理論都不符合,制劑工藝和質量控制存在很多未知問題,臨床雖然有一定療效,但無法證實其與單用化學藥品療效的差異,藥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也沒有,且不符合臨床合理用藥的原則。“國家此前批準的這些中西藥復方制劑在國內來說是合法的,在其說明書上也要求有明顯的成分標注。相信這些產品最終會被淘汰的,因為對人健康存在隱患。”
“老字號”品牌轉型大健康疑做無用功
雖然此次涉事的僅是隆順榕制藥廠,但“隆順榕”的老字號招牌卻難免蒙塵。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在中新藥業的戰略版圖中,“隆順榕”這一老字號招牌還擔綱著大健康業務的轉型使命。隨著中新藥業向大健康方向的拓展,“隆順榕”這一老字號所承擔的任務也越來越重。
其2015年報稱,營養保健品業務業務主要以天津隆順榕發展制藥有限公司為主體,主營既包括冬蟲夏草、西洋參、人參、鹿茸等貴細產品,又根據藥食同源理念開發了天然果干等系類食品,還開發出深受大眾喜愛的酸梅湯(梅味道、梅印象)等飲料。
在中新藥業年報中關于經營模式的介紹中,其提到圍繞大健康核心產業,延展產業鏈。達仁醫院立足弘揚傳統中醫特色,打造健康診療理念。隆順榕發展制藥有限公司以參茸滋補品、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為發展重心,力爭以創新產品立足保健品行業。
據悉,中新藥業2014年曾公告擬投資3億元打造大健康產業功能性植物飲料項目。其表示,“在酸梅湯飲料推出市場并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礎上,公司通過自主研究,針對酸梅湯適合夏季飲用的季節性特點,于2014年向市場推出秋冬季植物飲料梨湯,補充秋冬季天氣干燥、霧霾頻發,消費者對潤肺產品的需求。”此外,中新藥業還計劃研發具有補血補氣功能的棗飲料,具有保護視力、美容功能的藍莓飲料,具有降糖功效的南瓜汁飲料,具有安神功效的刺五加飲料,具有養心護肝功效的五味子飲料,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金銀花飲料等,從而形成健康飲料序列產品。
2015年7月15日,中新藥業公告稱,公司完成了2956.4萬股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計劃。包括6家機構參與此次非公開增發股份認購。共募集資金8.36億元,將用于終端營銷網絡及推廣體系項目、亳州產業園項目和大健康產業功能性植物飲料項目的建設。
然而,時至今日,在中新藥業的2015年年報中,其并沒有提到其保健品業務、飲料業務收入情況。中新藥業只在回顧2015年業績時提到,隆順榕發展公司在新形勢下調整經營模式,穩定參茸貴細飲片銷售基礎上加強以破壁靈芝孢子粉為重點的保健食品營銷工作,實施更為靈活的飲料銷售模式,并積極尋找新的功能食品作為企業未來發展支撐。
對此,中國經濟網記者多次致電中新藥業詢問其保健品業務狀況,但截至發稿前未能與其取得聯系。
此外,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早在2012年,隆順榕就推出了酸梅湯(梅味道、梅印象)。不過,在目前的各大商場中卻鮮見此款產品。而類似冬蟲夏草、西洋參、人參、鹿茸這類保健品,更是眾多獲牌直銷企業角逐的紅海,至今未取得直銷牌照的中新藥業顯然不占優勢。
北京鼎臣醫藥咨詢負責人史立臣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老字號藥企發展大健康所擁有的優勢,恰恰不在其品牌,而在起生產線。“用醫藥生產線、工藝和安全水準,生產大健康產品屬于其優勢”,史立臣強調。“藥企發展大健康要做好戰略規劃,理順產品線,與本身的醫藥產品形成配合”。
史立臣所指的產品配合,即藥企固有優勢的繼承與創新。史立臣認為,國內發展大健康業務的藥企如過江之鯽,但鮮有成功的。云南白藥算是成功的典型,其競爭點就在于云南白藥在“止血”上有優勢,而其牙膏也與緩解“牙齦出血”這類概念掛鉤。此外,做心血管藥的企業也可以生產一些可穿戴設備,對患者身體狀況進行監控,形成一個產品的閉環。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