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編者按:近期,一家幾乎被市場遺忘的公司——為新一代的“地王制造者”信達地產浮出水面。一年間,信達地產在全國各地高調奪得近10幅地塊,其中7幅是“地王”,合計涉及資金超過350億元。可是,信達地產的規模并不大,2015年全年營業收入為81.36億元。同時,鮮有一線城市操盤經驗的信達地產,也面臨著“地王”難獨自開發的局面。
業內流行這么一個段子 “信達:我就是錢”。那么信達拿地的底氣從哪里來?據悉,背后是其母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達)的全力支持。中國信達隱居幕后,通過基金“輸血”信達高價拿地,而后尋找操盤方,使得信達地產和中國信達同時坐擁收益,這就是信達地產所謂的“金融地產”模式。信達地產不僅扮演一個拿地的開發商的角色,更為重要的是成為母公司財務投資的工具。
分析認為,中國信達作為國內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屬于典型的“不差錢”,在資產荒日益嚴重的情況下,優質土地資源是保值的最佳選擇。雖然有母公司的支持,但是信達地產的負債率已突破國企80%的紅線,信達地產正在為其激進買地承擔相應的風險。

拿下全國7宗“地王” 信達地產底氣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