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一架完全由太原制造的直升機在太原中北高新區驚艷亮相,這款2人乘坐的輕型運動類直升機,憑借其獨特的設計和精致的工藝,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觀賞,紛紛拍照留念。
同日,太原還隆重舉辦了航空特種裝備產業鏈招商推介會,向與會者展示了太原通航產業的成果。會議匯聚了66家國家國內外知名企業、行業專家及金融機構,眾多企業在現場達成了簽約意向,為太原通航產業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太原造”直升機亮相
山西晚報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款太原制造的飛機被命名為“太陽鳥”,是一款定位輕型運動類的直升機,機艙內可容2人乘坐,紅色機身、白色螺旋槳的搭配十分吸睛。
“‘太陽鳥’與太陽緊密相關,太陽散射的光芒象征著光明、生命和永恒,體現了我們太原對本土制造直升機可靠性和耐用性的期望,以及它能夠在長時間、多種環境中持續為人們服務的寓意。”工作人員介紹。
工作人員介紹,這一款飛機采用了經典的單旋翼帶尾槳傳統布局,主旋翼和尾旋翼為復合材料制造,可以做到終身免維護,與飛機同壽命。最大起飛重量為680公斤,巡航時速180公里,最大航程320公里,航時2.8小時。動力方面,“太陽鳥”配備一臺200馬力6缸水平對置活塞發動機,在保證飛行動力的同時擁有較好的燃油經濟性,可以做到2.8小時的最大航時,可廣泛應用于私人飛行。
山西晚報記者在試乘“太陽鳥”時發現,直升機使用雙操作系統,即兩位乘員均擁有完全相同的飛機操作裝置,這可以極大地增加飛行員的培訓效率,在飛行員培訓方面有廣泛的用途。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本土公司對直升機減速器、旋翼槳葉、槳轂、飛控系統等方面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并擁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目前‘太陽鳥’已經取得國內外意向訂單182架,簽署合同訂單110架,計劃2024年交付40架。”山西喆航航空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徐龍慶告訴山西晚報記者。
“在歐美地區,直升機多被私人購買。在國內,除了滿足應急救援、森林防火等作業需求,也逐漸用于空中瀏覽、公務飛行等載客類場景,日益娛樂化和休閑化。”徐龍慶介紹,“太原制造的這款飛機,可廣泛應用于航校培訓、短途運輸、農業植保、應急救援、巡視巡查、低空旅游、森林防護等領域。我們爭取2027年實現銷售10億元,將喆航航空打造成為山西乃至全國輕型直升機生產制造的頭部企業。”
太原通航產業已有立體輪廓
山西省航空運動協會秘書長孟利飛告訴山西晚報記者,低空飛行器具備自身靈活機動、運輸高效迅速、對各類保障要求不高等特點,在國民經濟生產中承擔了大量“急、難、險、重”的任務,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涉及行業也眾多,包括空中游覽、執照培訓、航空攝影、航空噴灑(撒)、空中巡查、空中廣告、航空護林、空中拍攝、科學實驗、醫療救護、跳傘飛行、石油服務、氣象探測、直升機引航、海洋監測、漁業飛行等。
在低空經濟的風口下,太原通航產業已有立體輪廓。太原著眼構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圍繞低空經濟和通航產業謀篇布局,大力推動低空經濟發展,近幾年來,全太原市低空經濟領域捷報頻傳。
山西晚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太原市已獲批國家級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南有珠海、北有太原”的航展品牌影響力持續打響。此外,禧佑源航空科技飛機拆解項目落地投產,多弗航空產業園、龍江航空落戶太原市,太鋼碳纖維、無取向硅鋼系列產品成為國家航空材料主力供應產品。山西喆航成為國內首家獲得雙座輕型運動類直升機適航證的民營企業……
“低空經濟產業鏈上游是原材料與核心零部件領域,包括研發、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游是低空經濟核心部分,包含載荷、低空產品和地面系統;下游是產業融合部分,包含飛行審批、空域備案等。一系列成效的取得,標志著太原低空經濟產業的集聚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興可待。”太原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通用航空是低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人機和無人機產業是低空經濟的主導產業。低空經濟、通用航空等內容已寫入了我國政府工作報告;頂層規劃和地方政策共同發力,低空經濟有望迎來加速發展。
此外,人才是通航產業發展的關鍵。低空經濟的熱潮下,人才培養需要適應形勢、與時俱進。6月2日,山西晚報記者還采訪到了太原工業學院副校長牛宇嵐,他表示,“在全省高校中,太原工業學院是第一所山西省發改委批準建設的山西省直升機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并與山西喆航企業聯合共建直升機關鍵技術現代產業學院的高校。學校將成為我省打造直升機關鍵技術領域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基地,通過與企業的緊密合作,不斷提升我國直升機制造水平,為國防事業和民用領域提供更先進、更可靠的航空產品。”
山西低空經濟加速起飛
中國作為低空經濟的全球首個提出者,迅速形成舉國響應的熱潮。“要想富,先修路。”對于通航示范省山西而言,如今的路,已經修到了“低空”。目前來看,我省推進國家通航示范省建設,短途運輸、低空旅游、航空運動等應用場景已經初步“搭起來”。
在采訪中,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衛宗敏告訴山西晚報記者,山西未來要以低空飛行活動為核心,以低空飛行、低空智聯網等技術組成的新質生產力與空域、市場等要素相互作用,帶動低空基礎設施、低空飛行器制造、低空運營服務和低空飛行保障等領域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
山西晚報記者查閱資料獲悉,近年來,從落戶太原中北高新區的山西喆航航空工業有限公司成為國內首家獲批生產直升機的民營企業,到落戶大同市的中德輕飛首次將德國先進的飛機制造技術引進國內,再到全球500強霍尼韋爾公司與禧佑源航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禧佑源航空器材有限責任公司簽署合作協議,禧佑源航材公司成為霍尼韋爾飛行控制系統及相關航電產品的經銷商之一……這都是我省競逐“低空經濟”的具體體現。近年來,我省培育壯大通用航空全產業鏈,建設通航示范省作為發展低空經濟的重要抓手,近期還出臺實施了《山西省加快低空經濟發展和通航示范省建設的若干措施》,制定了21條重大措施用于發展通用航空業、支持低空經濟發展。
我省在政策方面明確,支持先進軍用技術向通用航空領域轉移轉化,推動省內通航整機制造、動力系統、機載系統、地面保障設備等加快實現自主可控。對符合山西省通航產業發展方向要求且投資額達到5000萬元以上的重大產業項目,對航空類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等創新平臺,給予一定獎勵支持。全省各地還將緊抓大力發展通航產業和低空經濟的有利時機,瞄準通航全產業鏈業務,進一步引入龍頭企業,健全產業鏈條,強鏈主、壯鏈條、集鏈群,發展飛機再制造、維修、航空服務、航材貿易等產業,讓先進龍頭企業的產業實現從一到多,帶動上下游企業集群化發展。
在當前快速發展的經濟格局中,低空經濟產業無疑是一顆璀璨的明星,不僅展現了極高的成長性,而且以其強大的產業融合性和延長的產業鏈條,為各行各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更為重要的是,其廣泛的應用輻射面,不僅促進了技術創新的步伐,也為我省城市建設和區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山西晚報記者 張磊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