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上證綜指以1.63%的跌幅結束了2024年全年的交易。就在此前的12月27日,上證綜指在半個月的波動之后剛剛重新站上了3400點,而在2024年“收官之戰”,該指數再度回落至3351.76點。
過去一年,對于A股市場而言有些魔幻。從年初開始,整個市場經歷了一系列的波動,既有短期快速的“跌跌不休”,也有政策支持下的“跳躍上漲”。隨著去年9月24日一攬子政策的開啟,A股活躍度持續提升,市場情緒逐漸回暖,全年呈現出先抑后揚的行情。截至12月31日收官,上證指數全年上漲12.67%。對于2025年的市場走向,多數業內人士均較為樂觀。
A滬指2024全年漲12.67%
2024年12月31日,A股在2024年的最后一個交易日。當天,三大股指集體小幅低開。其中,滬指跌0.01%報3406.97點,深成指跌0.03%報10668.17點,創指跌0.19%報2202.18點。開盤后,三大股指保持震蕩走低態勢。截至當日收盤,上證綜指報收于3351.76點,跌1.63%;深成指報收于10414.61點,跌2.40%;創業板指報收于2141.60點,跌2.93%。另外,北證50指數小幅高開后保持震蕩態勢,當日收跌0.8%,報1037.81點。
當天的盤面上,培育鉆石、燃氣、釀酒行業等板塊輪番活躍,燃氣股全天強勢,長春燃氣、貴州燃氣雙雙漲停;培育鉆石板塊較前日反彈,恒盛能源盤中漲停;白酒股活躍,皇臺酒業漲停;下跌方面,銅纜高速連接板塊持續調整,鑫科材料、得潤電子、精達股份跌停;半導體概念股集體走低,鍇威特、燦芯股份領跌;券商股走弱,華鑫股份、華林證券跌幅居前。個股方面,呈普跌態勢,A股共有705股飄紅,其中57股漲停,4619股下跌,其中,30只個股跌停。成交金額方面,滬市成交金額5625.84億元,深市成交金額7831.79億元,兩市合計成交金額約1.35萬億元,已連續65個交易日成交額破萬億元。
伴隨著12月31日收盤,A股2024年全年行情正式收官。回望2024年,上證綜指全年上漲12.67%,深證成指上漲9.34%,創業板指上漲13.23%。與2024年年初相比,創業板指漲幅最為亮眼,2024年1月2日至2024年12月31日的區間累計漲幅達13.23%,其次為上證綜指,年內漲幅達12.67%,深證成指年內則上漲9.34%。另外,北證50指數1月2日收于1105.21點,2024年1月2日至2024年12月31日的區間累計跌幅為4.14%。值得注意的是,北證50指數曾在2024年9月底迎來一波大漲行情,交易行情顯示,2024年9月24日至2024年11月7日的28個交易日內,其區間累計漲幅達134.91%。從個股表現來看,2024年,共有2288只個股上漲,其中,漲幅400%以上的個股共有7只,漲幅300%以上的個股19只。
在板塊方面,2024年,AI概念全線爆發,Sora概念、AI眼鏡方向領漲,全年分別漲91.29%、82.70%,AI浪潮帶動銅纜高速連接概念全年漲56.21%;低空經濟相關全面發力,低空經濟、飛行汽車板塊全年分別漲65.23%、49.54%;大金融板塊穩健,保險、銀行板塊全年分別漲43.56%、39.62%。
B“穩股市”成2024年關鍵詞
2024年,A股市場經歷了很多的“里程碑”時刻,展現出強勁的復蘇勢頭。2000余家A股公司實施回購,遠超2023年全年水平。首批中證A500ETF上市首日累計成交額突破百億元。一輪輪井噴式上漲行情,不斷提振投資者的信心。
繼2024年4月新“國九條”及資本市場“1+N”系列政策發布后,在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穩住樓市股市”。穩股市被視為穩預期、穩經濟的重要突破口。回顧過去一年的A股市場,“穩住股市”是貫穿全年的關鍵詞。
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和政策利率、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2024年9月24日一攬子利好政策密集出臺,不僅釋放了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烈信號,也為A股市場的強勢表現提供了堅實的政策支撐。在一系列積極政策的驅動下,市場信心得到明顯提振,A股也迎來快速修復。
自2024年9月24日開始,A股開始絕地反彈,至2024年9月30日,上證指數5個交易日內大漲21.37%。2024年10月8日,最高沖上3674.40點,隨后逐步回調。此間,市場多次出現5300余只股票普漲的盛況。在短短10個交易日內,上證指數、創業板指數最大漲幅達 29.06%、66.63%。與此同時,市場成交熱度明顯回升,10月份,A股市場合計成交額超過36萬億元,創月度成交額歷史新高。僅2024年10月8日,A股市場以3.48萬億元創下了單日成交額歷史紀錄。在2024年9月24日至10月24日這18個交易日,滬深京三市累計成交額突破30萬億元,其中,2024年9月25日至10月24日,連續17個交易日單日成交額破萬億元。
牛市氛圍的升溫不僅重新點燃了老股民的熱情,也吸引了大量新股民跑步入場。國慶前后,各大券商集體加班、上交所延長指定交易申報時間、交易量過大導致部分系統卡頓,A股市場的熱度可見一斑。10月上交所新增開戶數達到歷史單月第三高。
從投資主題看,市場熱點涌現,板塊輪動加快,但紅利主題基本上貫穿全年。來自證監會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0月末,A股上市公司已公告中期現金分紅6441億元,新增披露回購方案1360單,數量和金額均創歷史新高。
C政策加碼或帶來牛市行情
展望2025年,中信證券相關人士分析,2024年9月以來A股的快速上漲,只是未來馬拉松行情的預演,而核心城市房價企穩和信用周期上行是年度馬拉松行情的發令槍,國內的信用周期、宏觀價格、A股盈利都將迎來周期上行的新起點,A股的投融資生態、投資者生態、產品生態也站上了全新的起點;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資金接力入場將是行情的主驅動,ETF將成為重要的配置工具,市場風格主導將由個人投資者逐步切換至機構投資者。預計2025年A股將經歷一輪年度級別上漲行情。
自上而下分析,財政化債加碼落地,地產政策落地起效,幫助地方政府與企業輕裝上陣,地產將分批分區止跌回穩,撬動新一輪信用周期上行。上述中信證券人士分析,2025年下半年,物價也有望溫和回升,A股將迎來新一輪盈利上行周期的起點。投融資生態方面,隨著資本市場“1+N”政策框架更加清晰,A股預期回報和投資環境不斷改善;投資者生態方面,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資金接力入場下,A股市場仍將維持較為穩定的資金凈流入狀態;產品生態方面,ETF將成為資產端配置的重要工具。
在中信建投證券策略分析團隊陳果團隊看來,隨著政策逐步加碼、見效,A股市場2025年牛市有望從“流動性牛”逐步邁向“基本面牛”。預計2025年中國經濟和A股市場仍將處于較為寬松的流動性環境當中,降準降息等貨幣寬松政策還將持續。在流動性寬松的基礎上,2025年資金特征將發生了顯著變化,驅動牛市的資金結構變了。其中,減持新規對上市公司在牛市期間的大量減持行為已經產生了約束。總之,與歷史上的牛市不太一樣,本輪A股牛市的核心邏輯在于,支持資產價格+化解債務+提振2025年內需+實體供給收縮+提升股東回報+新質產業突破,多路并進。
該中信建投團隊預計,2025年A股基本面將發生三大變化,分別是:政策支持下,資金聚焦新質生產力等戰略新型產業;持長錢長投資金入市;市場將錨定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目標,深化資本市場雙向開放,進一步便利跨境投資
中金公司相關人士同樣認為,A股中期重要底部已現,2025年投資者風險偏好有望整體好于2024年,結構性機會進一步增多。2024年年初至年末,A股先抑后揚,9月在政策積極變化下扭轉弱勢,指數年內收益率轉正。展望2025年,仍需正視宏觀范式轉變對經濟基本面的挑戰,市場中期底部或已在2024年出現,趨勢反轉則取決于政策能否對癥發力,最終改善投資者預期和扭轉低通脹環境。
D內需消費將成重要投資方向
對于2025年的投資方向,多位券商人士都提到了內需消費和新質生產力等主線。
在擇時與配置方面,上述中信證券人士建議投資者關注績優成長、內需消費、并購重組三條重要賽道。在績優成長賽道,關注預期強化的自主可控主線,以及技術驅動的新興產業機遇,建議重點關注以半導體先進制程及設備、材料、零部件、信創為代表的核心供應鏈與卡脖子環節,同時,建議關注AI終端、智能汽車、商業航天三大領域;在內需消費方面,需觀察政策落地后的效果,配置從必選消費逐步拓展至可選消費。上述人士建議,到2025年年中,在消費板塊內的配置策略從攻守兼備逐漸遞進到彈性品種,前期可主要配置攻守兼備的消費互聯網、低估值高回報且經營有望率先企穩的乳制品、大眾餐飲等必需板塊,而考慮預期先行帶動的消費配置需求,順周期特征明顯的餐飲供應鏈、酒類、人力資源服務、酒店等行業有望突顯彈性,建議逐步增配;在并購重組方面,聚焦傳統產業整合和新質生產力發展兩大方向,其中包括以產業鏈整合、做大做強為導向的產業內并購重組,重點關注電子、醫療器械、汽車零部件等領域,以及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產業升級為導向的跨產業并購,重點關注已公告“控制權變更”或實控人有體外資產的企業。
中信建投人士則表示,在短期內,傾向超配幾大線索:金融地產和化債受益類,新質生產力彈性資產,受益財政的“兩重”“兩新”類,服務消費與潛在受益供給側改革深化主題的方向等。
華泰證券相關人士建議投資者關注以下投資主線:首先,關注內外需盈利剪刀差的反轉。海外庫存周期上行接近尾聲,而國內信貸周期有望自2025年二季度復蘇,內外需相對趨勢接近反轉時機,高關稅情形下反轉斜率更大;從公募籌碼/估值分位/全球比較來看,廣義內需鏈的預期押注程度不高;關注現金流收益率較高的地產基建鏈(建材/廚電/家居/建筑)、內需消費(食飲/美護/社服)。其次,關注產能周期拐點。上市公司資本開支、現金儲備等多角度可交叉驗證,供改有望在2025年二季度至2025年四季度初現成效;寬基基金的新能源持倉已降至標配;關注新能源等先進制造的估值修復機會。此外,亦可關注受益于利率曲線陡峭化的保險、盈利周期或觸底的醫藥。
招商證券人士則指出,2025年,隨著新一輪寬貨幣+寬財政組合拳的推進,在低基數和盈利周期的作用下,預計A股盈利震蕩修復,2025年A股盈利有望邊際改善。盈利增速相對較高的板塊預計主要集中在消費服務、信息技術、中游制造等領域。行業層面,關注科技創新、擴大內需、供給側改革三條線索,重點關注電子、傳媒、國防軍工、家電、機械設備等行業。
山西晚報記者 張珍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