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伊始,新能源汽車便迅速向燃油車發起挑戰。以比亞迪為代表的新能源車企,發起了新一輪的價格戰,并打出了“電比油低”的口號。特別是在A級家轎市場,新能源入門級車型的售價已經降到了8萬元以下,這無疑是對市場的一次巨大沖擊。然而,燃油車品牌也不會輕易讓步,已經有品牌開始反擊,打出了“油比電強”的宣傳口號,并積極參與這場價格戰。在這場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的競爭中,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兩者的中間產物——油電混合動力汽車似乎受到了更大的沖擊,其在中國市場的未來前景變得撲朔迷離。
隨著電動汽車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以及消費者對環保、節能需求的提高,純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正在快速增長。與此同時,傳統燃油車仍有一定的市場基礎,尤其在某些特定領域和地區。在這種背景下,油電混動汽車作為一種過渡性技術,既具備燃油車的續駛里程和加油便利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油耗和排放,因此在市場上也有一定的需求。然而,隨著純電動汽車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成本的不斷降低,混動汽車的市場空間正在受到擠壓。

新能源汽車繼續狂飆
新的一年,某知名人士的一句“你不在餐桌上,就會在菜單上”,深刻揭示了競爭的殘酷性。這句話在汽車市場,尤其是技術路線競爭中同樣適用。汽車產品的技術路線主要分為:ICE(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傳統燃油車)、HEV(Hybrid Electric Vehicle,混合動力汽車)、PHEV(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插電混動汽車)、BEV(Battery Electric Vehicle,純電動汽車)以及FCEV(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氫燃料電池汽車)。
在中國市場,傳統燃油車和混合動力汽車被歸類為燃油車范疇,而純電動汽車、插電混動汽車和氫燃料電池汽車則屬于新能源汽車范疇。2023年,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的滲透率繼續攀升。相關數據顯示,去年我國乘用車累計零售2169.9萬輛,同比增長5.6%。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累計生產892.0萬輛,同比增長33.7%;累計批發886.4萬輛,同比增長36.3%;累計零售773.6萬輛,同比增長36.2%。
相較之下,燃油車的市場份額受到新能源汽車的擠壓,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曾備受期待的油電混合動力汽車(曾被視為傳統燃油車的升級型產品)并未實現預期的市場增長。
根據第三方機構發布的統計數據(基于國內整車終端銷售數據,不含進出口數據,可能與相關零部件企業實際出貨數據存在差異),2023年我國混合動力汽車銷量為81.5萬輛,同比增長4.4%;PHEV銷量達到232.5萬輛,同比增長84.7%;純電動車型銷量492.4萬輛,同比增長23.89%。
數據清晰顯示,即便在基數相對較小的情況下,油電混合動力汽車的增速仍然遠低于新能源汽車。與其說是油電混合動力汽車表現不佳,不如說是新能源汽車的迅猛發展令人矚目。預計2024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因為新能源汽車的售價更低,使用成本更低,整體性價比優勢更加凸顯。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月底,磷酸鐵鋰電池與三元鋰電池價格均有大幅下降。有業內人士聲稱,當今電池已經跌到了“白菜價”。盡管價格已接近“白菜價”,但動力電池的降價趨勢仍在持續。業內預測,年內價格有可能進一步降低至0.3元/Wh。若降至這一價格,100kWh的大電池包的價格可能僅為4萬元左右,而在兩年前,同樣大小的電池包價格高達20萬元左右。
動力電池的大幅降價使得新能源汽車在成本上相較于包括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在內的傳統燃油車具備了同價競技的可能,也讓新能源汽車價格戰變成了攪動整個乘用車市場的價格戰。
混動優勢不再顯著
在國內市場,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受到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的直接沖擊更為明顯。因為純電動汽車存在里程焦慮的問題,這成為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得以在市場上立足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它們既節能又沒有里程焦慮。
然而,隨著插電混合動力汽車技術的日益成熟,油電混合動力汽車的優勢逐漸減弱。前者不僅生產成本更低,而且更省油。業界專家指出,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目前擁有幾大明顯優勢。首先是續駛里程優勢。相比油電混合動力汽車,插電混合動力汽車擁有更大的電池容量,因此能夠提供更長的純電動續駛里程。這種優勢使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在日常使用中更加靈活,能夠滿足用戶對于長距離出行的需求。
其次,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在節能方面表現突出。由于可以通過外部充電設備為電池充電,其在行駛過程中可以更多地采用純電動驅動模式,從而降低燃油消耗。此外,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在制動和滑行過程中,能夠更充分通過能量回收系統將部分能量轉化為電能并儲存在電池中,進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再次,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在環保方面也有著卓越表現。在純電動模式下,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實現零排放,對環境無污染。而在混合動力模式下,由于燃油消耗較低,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的排放相比傳統燃油車也會大幅減少。此外,插電混合動力汽車還可以通過外部充電設備使用可再生能源進行充電,從而進一步降低碳排放,這一優勢使得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在政策方面獲得了更多支持。
最后是技術優勢。隨著電池技術的不斷進步,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的電池能量密度越來越高,充電速度越來越快,為用戶帶來了更加便捷的使用體驗。此外,插電混合動力汽車還可以通過智能充電技術實現預約充電、自動充電等功能,進一步提升用戶滿意度。這些優勢共同促使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在汽車市場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同時也對油電混合動力汽車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市場前景不明朗
油電混動技術一直是日系車的專長,尤其是豐田品牌,其在汽車圈內享有盛譽,被形容為“世界上有兩種混動,一種是豐田,另一種是其它”。憑借深厚的技術積累和成熟的油電混合動力產品,豐田、本田、日產等日系品牌在這一細分市場中占據了絕對主導地位。
從數據上看,2021年國內HEV新車銷量中,日系車占據了高達99.45%的市場份額,其中豐田、本田、雷克薩斯三大品牌分別占據了53.7%、33.7%、12%的市場份額。具體到車型,雷凌、卡羅拉、艾力紳、奧德賽、雷克薩斯ES等車型位列銷量前五。即使在2022年和2023年,日系車依然保持了對這一市場的絕對控制。
然而,僅靠日系車一家獨舞顯然難以推動油電混動汽車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更重要的是,油電混動技術更多被視為對傳統燃油車的技術改良,而非革命性變革。這是因為其核心技術依然建立在燃油車的基礎上。
以豐田的THS混合動力系統為例,雖然其已經迭代到第五代,并在結構、電機、電池等方面進行了全面革新,如電機的小型化、輕量化、精密化,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和重量降低等。這些技術進步無疑提高了其工況下的電驅占比和整體性能。然而,即便如此,它依然無法擺脫對燃油的依賴。
與此同時,油電混動的競爭對手——插電混動技術,則完全建立在電的基礎上。這種技術以電為主,即使在虧電狀態下,也能通過不同的動力模式實現更高的純電動行駛占比。例如,比亞迪的DM-i超級混動技術,通過大容量電池包和智能能量管理系統,實現了更低油耗和更高效的能源利用。
盡管油電混動汽車在市場上仍有一定的銷量,但其整體發展情況顯然低于預期。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的規劃,到2035年,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的年銷量應各占50%。然而,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油電混動汽車要實現這一目標幾乎無望。有分析人士表示,這主要歸咎于其在技術路線上的局限性,以及競爭對手插電混動技術的迅速崛起。
在中國何去何從
“在短期內,油電混動汽車在中國市場仍會保持一定的市場份額,但預計僅會是一個小眾市場。”一位業界觀察人士如此表示。畢竟,燃油車仍有其存在的空間,只要有市場需求,油電混動汽車就能找到生存之地。然而,油電混動汽車的市場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仍取決于日系車企。盡管中國和韓國的一些汽車品牌也有油電混動汽車進入市場,但它們更多的是點綴,難以形成主流。
以豐田汽車為例,其2023年全球銷量為1123.3萬輛,同比增長7.2%,連續第四年蟬聯全球銷量冠軍。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僅為104018輛,占比不足1%。而油電混動汽車銷量首次突破300萬輛,達到342萬輛,同比增長31.4%,占據了豐田和雷克薩斯品牌銷量的近三分之一。這表明,日系車企在油電混動汽車領域的技術研發和產品迭代上不會止步,未來在中國市場也將持續推出相關產品。盡管日系車在全球市場保持了強勢增長的態勢,但在中國市場,它們的日子并不如以前那般滋潤。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日系三強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均出現下滑。
豐田汽車銷量為170.1萬輛,同比下滑12.36%。其中,一汽豐田銷售80萬輛,同比增長4.1%;廣汽豐田銷售90.1萬輛,同比下滑10.34%。本田汽車銷量為123.4萬輛,同比下滑10.12%。其中,廣汽本田終端累計銷量為62.05萬輛,同比下降14%;東風本田終端累計銷量為61.37萬輛,同比下降5.6%。日產汽車在中國區(包括乘用車和商用車)的累計銷量為79.3萬輛,同比下降24.8%。而2022年,日產的銷量為105.5萬輛,同比降幅為22.1%。
那么,日系車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是否會繼續下滑呢?這涉及到多個因素,包括市場需求、技術趨勢、競爭環境以及政策導向等。從市場需求來看,隨著消費者對汽車品質和性能要求的提高,以及環保意識的增強,電動汽車和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等新能源汽車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然而,日系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相對較慢,這可能會對其市場份額產生一定影響。
從技術趨勢來看,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普及,傳統燃油車的市場份額可能會逐漸縮小。而日系車企在燃油車領域具有較高的市場份額,這可能會對其未來的市場地位構成挑戰。此外,競爭環境也是影響日系車市場份額的重要因素。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激烈,不僅有國內品牌的競爭,還有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品牌的競爭。如果日系車企不能及時調整戰略,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就可能會面臨市場份額下滑的風險。
有分析人士表示,政策導向也會對日系車市場份額產生影響。油電相爭的競爭格局下,混動汽車受到沖擊不言而喻。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混動汽車沒有市場前景。在某些特定領域和地區,以及對于某些特定消費者群體來說,混動汽車仍具有一定的優勢和吸引力。對于車企來說,如何根據市場需求和競爭格局來調整和優化產品線,將是在未來市場中取得成功的關鍵。
具體到中國市場,我國政府一直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來鼓勵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如果日系車企不能緊跟政策導向,就可能會錯失市場機遇。日系車在中國市場面臨的挑戰和風險遠大于其在全球其他市場。因此,其油電混動汽車在中國市場能否繼續占據一席之地,情況不容樂觀。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