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是近年來汽車行業出現的高頻詞匯。燃油車時代,各車企按節奏迭代升級,汽車產業似乎一切皆可預期。然而,進入新能源汽車時代,一切皆成未知,一切皆有可能,在顛覆傳統造車認知的同時,“唯快不破”的法則不僅加快著產品迭代速度,更縮短著車企決策周期。
對于“內卷”,今年初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直言:“今年又將是一個‘最卷’年,卷價格、卷產品、卷服務、卷流量……一切都到了‘見真章’的時候。”應該說,從電動化的“上半場”到智能化的“下半場”,對車企來說,每場都是硬仗。
但對消費者來說,車企“內卷”在帶來持續拓寬汽車應用邊界產品的同時,續航里程“百公里”級的提升速度,車機系統、智能輔助駕駛迭代式的推新節奏,也讓消費者買車后的“想不到”越來越多。
軟件升級“背刺”
近年來,隨著智能網聯技術逐步普及,“OTA”頻繁出現在車企新車發布會上,車企不斷強調OTA升級會為車主補足車輛性能上的短板,增加各類智能化新功能,持續改善用車體驗。然而,汽車OTA的可持續性,有時并不如意。
2018年,李明(化名)購買了一輛新能源車。盡管購車時銷售人員表示,后期車企將持續進行OTA升級,但李明表示:“至今升級也才2—3次,車輛功能提升也不算明顯。最后一次OTA推送在去年,現在這家車企的運營情況也不好,十分擔心后期是否還有OTA升級能力。”
相較廠家經營不善導致OTA持續升級成為未知,因車輛硬件問題導致的軟件升級停更同樣讓消費者糟心。去年,某造車新勢力企業發布XOS天璣的系統升級。據了解,該系統在其新款車型上首發,后期其他車型也將陸續進行OTA升級。由于升級名單中并未出現兩年前推出的一款車型而引發車主不滿。一位車主表示:“我咨詢過客服人員,得到的解釋為我們車型的中控屏為豎屏,因此不支持適配不能升級。硬件不匹配是廠家問題,為什么要消費者承擔。”
其實,因為硬件問題導致無法持續升級的情況并非個案。此前,某自主品牌推出新一代智能座艙操作系統,該系統陸續推送到搭載8155車機芯片的產品上。不過,由于硬件問題,部分舊車型無法獲得新系統的體驗,因此有大量老車主聯合聲明抗議。車質網顯示,該企業車型相關OTA投訴量多達上百起。一位該品牌車主表示:“車機系統無法進行OTA升級,廠家不予推送,希望盡快解決。”
據了解,OTA全稱為空中下載技術(Over-the-Air Technology),原指通過無線網絡對設備進行遠程管理。OTA分兩種,一種為“SOTA”即軟件升級;另一種為“FOTA”即固件升級。隨著汽車智能化提速,通過OTA對智能設備進行系統升級的能力已被視作一輛車智能與否、是否具備成長能力的關鍵。
據統計,在現有產品性能相同情況下,即便售價高出10%,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傾向于選擇能夠持續OTA的產品。一位汽車軟件研發人員表示:“部分將智能化當作賣點的車型,在新車上市發布時宣傳的功能,初期交付時僅能實現部分功能或即將可以實現,都需要通過后續OTA進行完善。”因此,對于各車企來說,如何將新車上市時畫的“餅”變成真的餅,更快速地推送更新成為關鍵。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主流智能汽車產品的OTA更新平均周期大約僅為兩周。
然而,車企前期的宣傳與后期應用產生差距感,也讓OTA升級成為消費者投訴重點。來自車質網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受理有效投訴16.87萬宗,同比增長25.38%。而在服務類前20的投訴問題中,系統升級問題投訴量最多。車質網顯示,包括零跑、林肯、廣汽豐田、比亞迪、長安歐尚等多家企業都有相關OTA方面投訴情況出現。其中,后期OTA沒有推送升級、系統升級后車輛性能減弱等方面問題成為集中投訴點。
被拋棄的車主
相比硬件“硬傷”導致OTA推送出現問題,一些車企造車路徑的臨時轉向致使OTA升級“打折”,則讓車主隨時面臨被拋棄的風險。
兩年前,某造車新勢力推出的新車型以“首款搭載激光雷達”“可實現CNGP功能”等為宣傳亮點。據了解,該車型分為G、E、P三大類車型,其中僅P版車型能夠使用CNGP功能并搭載激光雷達,而其售價也屬于這款車型各配置車型第一梯隊。
彼時,價位更高的P版能夠在2022年開通CNGP的功能成為吸引車主購車的原因。然而,去年該車企發布XNGP(全場景智能輔助駕駛)并公布最新量產落地計劃,將智駕方向由高精度地圖取向轉為了無圖開城,并將通過OTA進行推送Xmart OS 4.4.0給相關車型用戶。而作為首發CNGP的車主,因為CNGP依賴高精地圖因此得不到任何支持。
對于為何無法支持首發CNGP的車型,該車企也表示:“城市NGP屬于強依賴于高精地圖技術的城市智能輔助駕駛功能,該功能的開通受較多因素影響,不僅需要較長的采集、制作、驗證和多次測試的研發過程,以提高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且必須按規范完成城市地圖信息的審批,導致難以實現不同城市的快速覆蓋。”
事實上,高精地圖和無圖模式一直是智能駕駛領域爭論的話題。其中,以高精地圖智能駕駛路徑為例,由于其智能輔助駕駛基底依賴高精地圖,除審核、采集難度問題外,《智能網聯汽車高精地圖白皮書》顯示,分米級地圖的測繪效率約為每天每車500公里道路,成本為每公里10元左右;厘米級地圖約為每天每車100公里道路,成本為每公里千元左右。除了貴,道路上隨時出現的變化也需要高精地圖進行隨時更正,如果更新慢也會導致輔助駕駛體驗出現問題。因此,“去激光雷達”“去高精地圖”的聲音成為熱議話題,“無圖”的優勢在于減少地圖更新的滯后性,降低智駕成本,也有利于高階智駕在不同城市推廣落地。一位車企內部人士表示:“有些車型是基于高精地圖完成的智駕體系建設,隨著‘無圖’體系逐步落地,老款車型便很難同步。”
盡管CNGP落地困難,但車主卻要為此買單。一位車主表示:“P版車型搭載激光雷達,售價比E版車型高出2萬元,同時我還花費2.4萬元購買了XPILOT 3.5軟件包,對于未開通CNGP的城市,實際上P版車型與E版車型差別不大。”在汽車分析師鐘師看來,現在很多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產品都是沖著智能化特色去選擇,車企技術迭代沒問題,但還是要保證老車主利益,不能說變就變。
值得一提的是,該車企在后期給予老車主代金券補償2萬元的智駕先享代金券權益。然而,在某二手網站上,有不少車主選擇轉賣代金券,而不是選擇換購同品牌車型。
嚴格監管OTA技術實施
智能化、電氣化下,汽車的更新迭代速度更快,但不同于電子產品,汽車價位更高不能因更新迭代就被迅速淘汰。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顏景輝表示:“車企加速迭代軟硬件更新產品應對市場競爭,在轉型過程中車企也在摸索中前行并不斷調整,但面對快速的新產品價格調整與功能升級,老車主也勢必會有落差感,如何平衡也是車企必須考慮的問題。”
事實上,為了讓老款車型具備可持續更新能力,各車企也盡力降低“背刺”程度。2022年,極氪宣布極氪001將換裝新一代基于8155計算平臺打造的智能座艙,產品進一步升級。針對已交付的車主,極氪方面表示,極氪將為其免費進行升級8155芯片。據悉,此前極氪001用的車機芯片為高通820A,有車主稱“車機卡頓,體驗效果不佳”。業內人士表示,這一方案直接緩解了車主的不滿情緒。
除更換芯片外,經營不善的車企也在想辦法保證車主的實際利益。一位汽車行業技術人員表示:“如果廠家經營不善無法維持運轉,傳統燃油車在售后方面更多的是零配件上面的糾紛,目前在第三方市場很容易找到適配的零配件,因此維修并不是問題。但在智能化普及下,軟件維護主要依賴的還是廠家技術團隊。”此前,高合汽車發布公告稱,目前公司日常運營作出較大調整,正全力采取各種紓困舉措并且積極協調資源,努力確保高合車輛的售后服務、車聯網相關功能維護,高合HiPhi App車控功能、社區板塊均可正常使用。同時,將和戰略合作伙伴江蘇悅達集團旗下鹽城悅達智創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一起,攜手為用戶提供售后服務保障。從高合的公告中可以看出,在關注車主售后的同時,對于軟件車機方面等也在車企的考慮范圍內。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OTA升級政策層面也愈加關注。2021年,工信部印發的《關于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到,企業生產具有OTA升級功能的汽車產品的,應當建立與汽車產品及升級活動相適應的管理能力,具有在線升級安全影響評估、測試驗證、實施過程保障、信息記錄等能力,確保車輛進行在線升級時處于安全狀態并向車輛用戶告知在線升級的目的、內容、所需時長、注意事項、升級結果等信息。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對OTA技術實施更加嚴格的監管,是順應汽車市場發展變化的體現,有利于提升汽車產品信息透明度,讓消費者獲得更多保障。(北京商報記者 劉洋 劉曉夢)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