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風本田位于武漢經開區的新能源工廠智能生產線。張家振/攝影
“聽其言而觀其行。”在看到主流車企紛紛宣布將“支付賬期統一至60天內”的盛況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興林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陳興林此前曾長期擔任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和東風汽車零部件(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等職務,在頭部車企和零部件公司的任職經歷和雙重身份,讓其對長期困擾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賬期問題感觸頗深。
自6月10日晚上8點多開始一直持續到6月11日,國內17家重點汽車企業步調一致又言辭高度統一地組團官宣并作出鄭重承諾:將支付賬期統一至60天內。
“眾多車企表態并承諾將供應商賬期縮短到60天以內,這既是積極響應和落實國務院《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有關規定的要求所在,也是國家相關部委積極引導的結果。”陳興林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這對于規范廣大汽車企業誠信經營行為,促進汽車產業良性健康發展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在現實中,如何確保這些舉措能夠切實助力中小企業緩解財務壓力,還需要汽車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切實遵守承諾并落到實處。
車企的上述表態也得到了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的高度肯定。6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汽車企業主動承諾“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踐行社會責任與企業擔當的體現,對構建“整車—零部件”協作共贏發展生態具有重要意義。“工信部支持整車企業切實踐行有關承諾,繼續引導整車企業與供應鏈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主流車企密集表態
截至6月11日下午5時,全國共有17家主流車企加入到壓降供應商賬期的戰隊之中。
17家主流車企排隊表態壓降賬期,在吹響“反內卷”號角的同時,也向零部件、原材料供應商傳遞出信心。
記者梳理發現,最先通過官方渠道作出供應商賬期承諾的是廣汽集團。6月10日晚上20:01,廣汽集團通過官微發布消息稱,廣汽集團將一如既往,堅持以不超過60天的供應商賬期,保障供應鏈資金高效周轉,攜手上下游伙伴,共同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當晚,中國一汽、東風汽車、賽力斯集團、吉利汽車集團等多家車企快速跟進,紛紛作出了類似表態。
進入6月11日,排隊“出牌”的車企陣營還在擴容。當天早上7:58,奇瑞集團還沒等上班便通過官微發出消息稱,奇瑞集團決定自6月10日起,將供應商支付賬期統一至60天內,以加速產業鏈資金周轉效率,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除奇瑞集團外,上汽集團、北汽集團、小米汽車、長城汽車、蔚來汽車、零跑汽車、理想汽車、江汽集團紛紛跟進。記者梳理發現,截至6月11日下午5時,全國共有17家主流車企加入到壓降供應商賬期的戰隊之中。
據了解,在上述車企作出表態之前,國家相關部委和行業協會高度重視汽車行業“價格戰”和“反內卷”相關問題。據中國一汽和奇瑞集團方面介紹,工信部、國資委等國家部委已就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促進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部署要求。
為避免車企無序“價格戰”加劇惡性競爭,進一步擠壓企業利潤空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提出了“優勢企業不為壟斷市場,擠壓其他主體生存空間,損害其他經營者合法權益”“所有企業應對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自查整改”等倡議。
賬期問題困擾已久
事實上,汽車產業賬款周期普遍較長,已成為困擾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
事實上,汽車產業賬款周期普遍較長,最長的車企賬期可達300天左右,已成為困擾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自主品牌車企供應商賬期普遍高于國際車企。
以2024年為例,奔馳、大眾汽車、寶馬集團、現代汽車、豐田汽車、福特汽車、通用汽車和斯特蘭蒂斯的應付賬款周轉天數分別為37.91天、41.18天、42.45天、53.78天、54.84天、56.94天、64.10天和82.76天。
此外,特斯拉2024年應付賬款周轉天數已進一步降至60.36天,顯著低于國內“造車新勢力”平均水平。2024年11月,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曾發布微博稱,特斯拉對供應商的付款周期僅需90天左右,比2023年有所縮短。
而國內車企賬期平均水平接近國際車企的兩倍。據Wind數據統計,2024年,國內12家上市車企應付賬款周轉天數平均達171.6天。
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章弘看來,之前汽車供應鏈企業普遍面臨較長的回款周期,有時長達9個月甚至更長,導致許多中小配套商的資金鏈緊張,不得不依靠貼現、短貸等方式維持運營。縮短賬期能夠緩解供應商的資金壓力,提升其經營韌性和創新能力。
除國家相關部委提出明確要求外,上述車企集體表態也是上述《條例》的具體要求。《條例》規定,鼓勵大型企業公開承諾向中小企業采購貨物、工程、服務的付款期限與方式。“大型企業從中小企業采購貨物、工程、服務,應當自貨物、工程、服務交付之日起60日內支付款項。”
中國一汽方面也承諾,將明確付款期限和支付方式,將“60天付款”作為所屬單位付款期限要求,加強資金監督和過程管理。
“長期以來,在汽車產業鏈和供應鏈中,整車企業占據價值鏈的主導地位,零部件和鋼材等原材料企業處于不利地位,賬期形成長時間的資金占用,對行業健康良性發展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陳興林告訴記者,尤其是在國家大力倡導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只有處于汽車產業鏈上的企業,不管是整車企業、零部件供應商還是原材料企業,都能夠有合理的利潤空間,整個汽車產業才能健康發展。否則,如果靠犧牲質量為代價,既搞亂了產業良性生態,也會導致整車質量和行業口碑下降。
規范支付方式和現金比例
汽車零部件企業作為串聯鋼材廠家和整車企業的其中一環,對上下游均承擔著財務成本壓力。
事實上,主流車企應付賬款周轉天數過長,對零部件和汽車用鋼板等原材料供應商帶來的資金周轉壓力顯而易見。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日前也發文表示,汽車行業是鋼鐵行業的主要用鋼行業,也是重要的高端鋼材消費行業,像汽車板、硅鋼等品種在汽車行業大量應用。汽車企業“卷”價格,上游原料供應商倍感壓力,鋼鐵企業對此深有同感,嚴重沖擊了企業的穩健經營。
汽車零部件企業作為串聯鋼材廠家和整車企業的其中一環,對上下游均承擔著財務成本壓力。有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稱,以汽車用鋼板為例,汽車零部件企業向鋼材廠家采購鋼材,至少要提前45天支付預付款,但零部件成品交付給整車企業之后往往執行“T+3”結算,相當于承受著上下游企業至少四個半月的資金占用周期,可想壓力有多大。“車企如果用銀行承兌匯票支付給零部件供應商,又是多達數月的資金占用期。”
“整車企業在賬期調節方面是有很多辦法的。就算車企現在承諾兩個月內結案,但什么時候報賬也是關鍵問題,如果不報賬就不存在2個月的賬期限制問題。”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即使是在大型車企集團內部,處于同一體系的整車廠向零部件企業采購,現金結算比例也很低甚至為零,更何況是體系外的車企。
對此,陳興林建議,在政策落實過程中,還需要車企規范支付方式、限定現金支付的比例,這樣才更有實際價值。例如,如果車企在2個月之后向零部件或原材料企業支付為期半年的承兌商業匯票,還是相當于賬期長達8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業內高度關注的車企采用承兌匯票支付貨款問題,上汽集團在承諾將供應商支付賬期統一至60天內的同時,明確表示不采用商業承兌匯票等增加供應商資金壓力的結算方式。上汽集團也是首個作出這一表態的車企。
陳興林告訴記者,賬期從之前行業平均水平的170多天壓降到60天內,對于資金困難或效益較差的車企來說,壓力是非常大的,這也將倒逼車企更好尋求高質量發展之路。(中經記者張家振武漢報道)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