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經營行為,促進互聯網貸款業務平穩健康發展,銀保監會起草了《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辦法》)。日前,正式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據悉,《辦法》將互聯網貸款定義為“商業銀行運用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等信息通信技術,基于風險數據和風險模型進行交叉驗證和風險管理,線上自動受理貸款申請及開展風險評估,并完成授信審批、合同簽訂、放款支付、貸后管理等核心業務環節操作,為符合條件的借款人提供的用于借款人消費、日常生產經營周轉等的個人貸款和流動資金貸款。”
根據上述定義,以下貸款不屬于《辦法》規范的范疇,仍適用現有授信、貸款等相關監管規制。一是線上線下結合,貸款授信核心判斷仍來源于線下的貸款。二是部分抵質押貸款。例如以房屋等資產為抵押物發放的貸款,押品的評估登記等手續需要在線下完成。三是固定資產貸款。因固定資產貸款涉及較多線下審查內容,不屬于《辦法》互聯網貸款定義范圍內的貸款。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互聯網貸款業務具有高度依托大數據風險建模、全流程線上自動運作、極速審批放貸等特點,易出現過度授信、多頭共債、資金用途不合規等問題。
其中,為有效防控互聯網貸款業務風險,《辦法》重點規范的方面包括加強貸款支付和資金用途管理。商業銀行對符合相應條件的貸款應采取受托支付方式,并精細化受托支付限額管理。貸款資金用途應當明確、合法,不得用于購房、股票、債券、期貨、金融衍生品和資產管理產品投資,不得用于固定資產和股本權益性投資等。如發現貸款用途違法違規或未按照約定用途使用的,應當采取措施提前收回貸款。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