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兩個多月以來,北京市住房租賃押金托管和租金監管系統監管成效初顯。12月18日,記者從北京市住房資金管理中心獲悉,截至11月末,監管系統以北京市房屋租賃服務平臺獲取備案數據為基礎,獲取備案合同6.6萬筆,累計應納入監管資金2.3億元,其中押金占99.5%。
“數據顯示,大部分合同都能按時納入監管。”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住房資金管理處副處長閔雪嬌介紹說,年輕人是租房的主力,30歲上下的占到8成。“押一付三”的支付方式超七成,成為主流。租賃企業已逐步規范了租金和押金收取規則,基本達到了政策預期效果,避免了“資金池”形成,有效防范風險。截至目前,因租賃合同到期或提前解約,退款609.9萬元。
10月1日起,《北京市住房租賃押金托管和租金監管暫行辦法》施行。《辦法》規定,住房租賃企業單次收取租金數額超過3個月的,租金應全部存入監管賬戶,押金也將存入指定的押金托管賬戶。在租金方面,3個月租金部分將于1日內劃轉至租賃企業賬戶,剩余租金部分每月劃轉1個月租金。《辦法》適用對象為本市范圍內承租他人住房從事轉租業務的住房租賃企業,也就是長租公寓類項目,房東個人出租房屋或企業出租自持房屋的情況不包含在內。
能夠對每筆資金進行全流程跟蹤管理的監管系統也同步上線,可自動獲取北京市住房租賃平臺備案的租房合同信息,確保租房資金“應管盡管”。
據悉,市民在與租賃企業簽租房合同時,可把押金和租金直接交給企業,企業收到錢后的3個工作日內,將其存到北京市住房資金管理中心的專用監管賬戶里,企業交錢后,承租人將收到來自監管系統的短信提醒。退房時,3個工作日內,租賃企業會提出押金和租金退還意見,承租人3個工作日內進行確認。此外,租房市民也可以自己交。承租人可登錄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官網、北京市房屋租賃服務平臺和“京通”小程序直接交錢。若承租人不同意企業退還意見的,雙方協商解決,或由中介協會調解,或通過訴訟、仲裁等途徑解決。
“目前承租人選擇最多的方式,是簽約時押金由企業統一代收,自己只用付一次錢。”自如集團有關負責人孫忠利向記者表示,截至11月末,企業累計向監管系統提交備案合同數超3.5萬份,累計納入監管的押金超過6000萬元。
近日,承租人廉女士租的長租公寓到期,當日就收到了確認押金退款的短信。按照提示錄入自己的收款信息后不久,押金就到了賬。“不僅迅速,還多幾塊錢!”廉女士開心地告訴記者說,原來,這是押金在監管賬戶中產生的活期利息,“租金押金監管繳納方便,退款也高效,還有利息,我租房更踏實放心。”
業內專家提醒稱,為保障租房權益,租房市民應及時關注向租賃企業支付的租金有無納入監管,并及時自行查詢租金監管賬戶內金額。
記者了解到,如需查詢名下納入監管的租金、押金明細,租房市民可留意短信提醒,也可進入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官網,通過住房租賃合同編號查詢到相關明細。
此外,市民還可以到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18個管理部和業務承辦銀行網點查詢。據悉,自租金押金監管業務上線以來,交通銀行北京市分行已實現全市120余家網點受理繳納和查詢,累計為近200家租賃企業、6萬余名承租人提供服務。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