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住限購:房企為何“寧肯信其有”?
6月6日-14日,北京商辦類項目簽約貨值達227億,未來是否限購仍存懸疑
2672套,這是在本周二(6月14日)當天商辦類項目的成交數據。業內人士根據當天成交均價24916元/平方米計算,其簽約金額達到56.4億元。據亞豪君岳會統計,自6月6日起的9天時間內,北京商辦類產品共簽約87.55萬平方米,簽約貨值高達227億元,相當于正常情況下一整個月的成交量。
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一條在6月14日盛傳的“今晚24時北京商住全面暫停網簽”的消息。盡管北京市建委在當天晚些時候對媒體證實傳言不屬實,但全城多數的商辦項目仍收獲了“大滿貫”。
違規銷售項目被暫停網簽
“雖然主管部門對‘停止網簽’一說辟謠了,但究竟限不限購仍然沒有表態。是不是7月1日之后,還會限購?誰也說不清楚,所以幾乎沒有項目會掉以輕心。”大興區某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原計劃在月底推新,在受到傳言及周邊項目“不打烊”銷售策略的刺激下,將推盤時間提前。無獨有偶,另一位房企負責人也告訴記者,除了沒有拿到預售證的,能銷售的房源都在近期放出來。
多位業內人士都表示,主管部門對商辦類項目限購的只字未提,就意味著“限購”的達摩克利斯劍始終懸在頭頂。
事實上,這樣的擔心并非無中生有。
據一位接近市建委人士透露,早在通州推出商辦類項目限購之時,主管部門已同時將此類項目成交活躍的熱點區域列入觀察范圍,也曾表態必要時將針對各區域不同情況“因地施策”。“現在確實是在分區域、分批暫停一些有問題項目的網簽,但只是針對違規銷售的項目?!痹撊耸窟€對“違規”項目舉例說明:“比如有些項目拿了一個預售證后拆分銷售。”但他指出此舉和限購關系并不大。
某資深業內人士認為“寧可信其有”的想法從目前來看是明智的,“因為房價持續上漲的壓力短期內不能釋放,政策管制其實是符合預期的。”中原地產副總經理任莉也認可這個觀點并指出,“尤其是遠郊區的商辦類項目抓緊時間跑量,這非常有必要。”
商辦限制持續加強成共識
受到商品住宅供應減少和價格上漲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商辦類項目成交在近兩年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第三方機構數據顯示,過去5年,商住占比一直維持在20%左右。今年以來,商辦項目的成交占全部商品房成交的比重高達56%,這也是該類型項目首次超越商品住宅,成為市場主力。
盡管如此,某國企總經理指出,商辦類項目和普通住宅產品相比,一直是一種尷尬的存在,不僅容積率較高,位置也相對較差,并且競爭壓力巨大,多年以來并沒有暴漲的空間和事實表明,對其加以限制的意義并不大。
但對于商辦項目限制將會持續加強的觀點,已經成為多數業內人士的共識。郭毅認為,近幾年包括通州、昌平、門頭溝等地都對商業及公建用地提升了規劃要求,如分割散售的面積加大、要求開發商自持等。其目的一方面在于還原商業及辦公產品原本的使用用途,為區域產業提升及配套升級形成助力,另一方面也是在北京控制人口規模的目標之下,減少因商改住產品激增造成大量常住人口涌入區域的壓力。
“從長遠看,限制是趨勢,但如何限,還有待商榷。”某業內人士如是說。
應警惕非理性購房
盡管在剛剛過去的半個月時間,商辦類市場銷售全線飄紅,不少項目抓緊窗口期推盤,提前規避了后續政策收緊的可能,但有業內人士指出其中仍然存有一定風險。
“對于商辦類產品來說,后續大降溫的可能性很大,某種程度上也是北京此前限購政策的一個升級版。”易居研究院智庫研究中心總監嚴躍進指出,未來一旦商辦類項目大降溫,會使得房企的投資積極性減弱。
另一位業內人士也指出,近幾年高價地頻出,開發商通過配套商辦改為商住產品,實現快速去化出售回籠資金的做法已成共識,而一旦商改住這一途徑被封鎖,這些高地價、高成本的項目也將會面臨嚴重的資金困局。
不僅是后續投資的熱情減退,在某位房企人士看來,“售后服務”也將面臨巨大挑戰?!盀榱丝焖黉N售,有些項目選擇了降價換量,這會給前期已購房業主帶來心理波動?!痹撊耸空J為,政策頻繁調整使得購房人近期比較焦慮,非理性購房因素加大,一旦市場冷卻,他們或將面臨更大的心理壓力而有相對過激行為,值得警惕。記者 李捷
(責任編輯:籍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