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11日電(吳海花 白云蛟 徐朋 王日晨 袁雅錦胡碩)隨著中國樓市房地產“金融化”的趨勢愈加明顯,金融化已成為房企面臨的不可違逆的大勢。事實證明,當中國樓市的“黃金十年”成為過眼煙云,以及隨著房產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房地產企業“金融化”的趨勢愈加明顯。房地產金融全面突圍,在信貸和債券市場當中已經有明顯的放量和突破。房地產+金融將是行業下一輪洗牌的關鍵點。下一個十年,地產業金融化的故事將如何講述?
為此,7月7日下午新華網房產“品牌房企私董會”邀請品牌房企大佬齊聚一堂,探討2016年房地產企業在金融化的大潮中如何突圍與破局。此次私董會云集京城地產圈和金融圈的十幾位大佬,包括新華房產事業部總經理侯敏、國家開發銀行三局副局長譚聰、盛世神州基金董事長、博士張民耕、匯庚寅股權投資基金董事總經理胡玫、長埔地產董事長孫林芳、盤錦藍灣/中融國控董事長、理事長路大艷、美國洛杉磯萬圖有限公司董事長席祖茂、百富投資董事長李長山、旭輝集團副總裁、北京區域事業部總經理孔鵬、中國人民銀行貨幣研究局研究員鄒平座、碧桂園津冀區域總裁李曉明、中赫置地品牌總經理朱敏、金科股份華北區域營銷品牌部總監李彥飛、雅居樂云南和海南區營銷總監陶紅睿、雅居樂云南和海南區市場總監關偉、信威集團公共事務總監林柏松等近二十位嘉賓出席本次私董會,會上各位嘉賓對于房企在金融化的大潮中如何突圍與破局,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會上,新華房產事業部總經理侯敏首先致辭,他認為今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尤其是北京市場、長三角、珠三角都是非常好的局面,下半年的市場到底怎么走,各個房企面臨的情況也不一樣。而當前房地產與金融的關系越來越深,地產金融化也是全行業比較關心的話題。
國家開發銀行三局副局長譚聰結合當前中國的經濟形勢對房地產市場進行了分析,他認為地產本身是銀行的重要投資領域。銀行一方面是給地產商、開發商做貸款,另一方面是給購買者提供貸款。一手托兩方,中間是和開發商做對接。這個結構就決定了銀行在房地產開發與交易的整個流程中的重要角色地位。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研究局研究員鄒平座通過對國際貨幣形勢的分析研究,認為中國已成為世界超級金融體系,未來發展潛力巨大。中國金融資產總量現在達200萬億,美國才100萬億,已是世界上超級的金融體系,整個互聯網金融也是全球第一,另外當前我國證券資產取得了較快發展。房地產和金融是交織在一起,未來,房地產的機遇也很大。
旭輝集團副總裁、北京區域事業部總經理孔鵬提出“為什么房地產會出現金融化”這個問題,他認為房地產這個行業的貨幣占有量越來越大,從剛入行的一年銷售額幾千億,到現在光住宅地產六萬億。貨幣量大,一定會對市場有影響。未來房地產趨勢,第一是集中,第二是互聯網介入,第三是風控的分化。
談到風控,盛世神州基金董事長、博士張民耕最有發言權,張總認為收益與風險的權衡是房地產投資與管理的必修課。房地產行業的血脈里天生流著金融的血液,隨著我國房地產市場逐漸成熟,金融市場的逐漸規范,房地產基金將極大促進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發展。房地產金融化是一個收益與風險權衡的抉擇,價值判斷、價值挖掘和風險管控都需要謹慎與專業。
談到如何把錢周轉起來,碧桂園津冀區域總裁李曉明認為房企面對金融化要順勢而為。從區域來講,首先是把錢用活,具有良好的資金周轉能力。第二,還是要把真正的資產優質化,不要老沉淀。房企順應金融化的事,金融這個大勢是滾滾洪流,順勢而為的話:第一,希望能夠找到更多、更便宜的錢。第二,能夠給企業一些從政策層面上的支持。
長埔地產董事長孫林芳也認為在新常態下,地價和融資成本不斷攀升,企業盤活資金的能力需要靠模式創新。結合當前房地產市場現狀,他認為以下四個創新將是未來房企轉型突圍之路:土地的政策制度化創新,房產銷售模式創新,金融模式創新,環保節能路徑創新。所以房地產金融模式創新是轉型突圍之路。
作為具有幾十年房地產開發和運營經驗的百富投資董事長李長山則認為,從整體房地產市場投資環境看,供給側改革的思路在持續,房地產投資的反彈要領先其他行業,此類投資也和房企近期資金回籠等態勢有關系。此外營改增等政策、包括各地類似降低土地增值稅預征率等政策,促使房地產企業投資成本降低。
談到近年來海外投資的趨勢,深耕美國地產多年的美國洛杉磯萬圖有限公司董事長認為目前中國排全球超高凈值總人數的第二,中產階級和超高凈值財富階層都正處于規模快速增長期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財富的創造中心。而這些新富階層更具有前瞻性和國際性的眼光,因此他認為未來海外地產的版圖將會越做越大,空間廣闊。
匯庚寅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天津)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胡玫也認為境外的地產投資還是非常有前景的。她說:我們雖然說基金比較小,但我們也做了一些嘗試。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不管是大基金還是小基金,都是可以走出去的。因為現在人民幣的貶值是可以預期到的,整個市場是非常好的市場。
盤錦藍灣/中融國控董事長、理事長路大艷從中小城市開發商的角度,談了三四線城市面臨去庫存的壓力,在提升自身產品質量的同時也向地產金融化方向轉變。但他同時指出對于P2P、基金和眾籌等也要謹慎,不盲目,做好充分的調查與了解,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信威集團公共事務總監林柏松認為把握形勢遵守規則是房地產轉型的關鍵,跨界需要把握形勢、遵守規則寶能想入主萬科是跨界,互聯網做P2P也是跨界,我們集團做養老地產也算是跨界,未來的跨界肯定很多,但是關鍵的在于把握好形勢,遵守規則,并能利用規則,這是一個關鍵。
中赫置地品牌總監朱敏也對房地產市場金融化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中赫置地一直專注于重點城市核心區域的高端地產項目開發和管理的,其中“萬柳書院”在中國豪宅市場上的銷售業績排名也是赫然在榜,他指出地產的優質項目越來越稀缺,銀行和信托機構在選擇優質項目的時候,考核也是越來越嚴謹,因此房地產開發商走金融化的前提還是要提升自身價值和品質。
雅居樂云南和海南區營銷總監陶紅睿認為房產向來與金融密不可分,金融能滿足房產市場資金、投資等多樣化需求,其他領域的資金想進入房產行業,金融化業務有很大潛力。
雅居樂云南和海南區市場總監關偉也對地產金融行業樹立了信心,他表示公司現在有100個億的資金在全國去拿地。今年上半年的大形勢下,我們陸續在蘇州、鄭州都有拿地,前兩天剛發布消息,我們是第一次進入北京,以入股的方式摘了一塊比較小的地,因此,地產金融化的操作空間還是非常大的。
金科華北區域營銷品牌部總監李彥飛對地產金融化的問題表明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從企業角度看待金融化,更多是一種實用主義的眼光。回到企業自身來說,就是效率提升的問題,金融本身是資金流的問題,效率如何更高,資本就會更喜歡。好項目永遠不缺錢。今天這樣一個交流,實際上也是為了解決通路的問題。
新華房地新聞部主編吳海花在會上也認為資本為王的時代,房地產金融化是必然趨勢,也是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的標志。在現階段,住宅產品本身和金融產品相比,金融產品的重要性尚未引起業內的重視,但理應引起業內更高度的重視,因為其具有更重要的未來意義,開發商應投入更多精力和資源。
當今房地產行業進入白銀時代,各大房企尋求轉型之路,其中房地產金融化是一個整合資源擴充實力的明智之舉。近年來也有很多國內開發商與大型金融機構合作的例子,房地產增資和持有銀行的股權、進軍保險尤其是壽險企業。另一方面金融機構主動和房企的合作,以平安為代表,在開發、交易和持有階段都有介入:開發階段和碧桂園的合作、交易階段開發了平安好房平臺、持有階段發起了平安不動產基金。萬達、萬科也分別投資了保險、銀行以及與光大安石、凱雷等金融機構合作。
因此總整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來看,房地產金融化是房企突圍之路的敲門磚,也是房企未來持續發展的大勢所趨。
(責任編輯:籍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