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到來,很多家長都會帶著孩子去做體檢或相關的矯治治療等。近日,“下巴后縮”引發諸多關注,家長對此也格外上心。那么,如何識別下巴后縮?又該怎么應對?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什么是下巴后縮?如何識別?
下巴后縮即下頜后縮,是一種常見的頜面部發育問題。從側面觀察可見明顯的凸面形態,給人一種“下巴短小”或“沒有下巴”的印象。這類情況通常伴隨著嘴凸、牙齒前突、“齙牙”、唇閉合不全、“嘴包不住牙”等現象。對于下頜重度后縮的人來說,氣道可能會變得狹窄,睡覺時可能出現打鼾甚至呼吸暫停現象,影響全身健康,需要引起重視。
通過拍攝X線頭顱側位片進行頭影測量分析,可準確地評估下頜與顱骨的關系,從而確定下頜后縮的程度。
在家則可以通過簡單的方式進行測試照鏡子時,觀察側面線條,如果嘴唇突在鼻尖和下巴最前部的連線前,可能就是下頜后縮。自然狀態下,嘴巴閉合時,下頜后縮者的上前牙覆蓋下牙過多,或下牙明顯向后退。(最終以頭影測量分析為準)。
如果發現孩子齙牙或有下頜后縮面型,或出現不良習慣,家長應及時帶孩子找專業正畸醫生就診,以免錯過最佳矯治時機而影響治療效果。
下頜后縮的原因有哪些?
遺傳因素:如果父母有這種小下巴、下巴后縮的情況,孩子也有可能會出現。
后天環境因素:多種口腔不良習慣如口呼吸、不良吮咬習慣等造成上頜骨狹窄,限制下巴向前發育的趨勢,造成下巴后縮。
咬合因素:上前牙過度內傾,或個別牙嚴重舌側錯位,也可能阻礙下頜骨正常生長發育。
如何治療?
正畸治療是應對下頜后縮的主要手段。在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針對下頜后縮的矯治策略各有側重。總體來說,早期干預和正確治療對于預防下頜后縮的進一步發展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孩童階段(3—6歲):這個階段孩子的頜骨正在快速生長,不良習慣如啃手、吮吸手指、張嘴呼吸和咬下嘴唇等,可能會導致下頜發育異常,下巴相對后縮。
可以通過對孩子教育或使用特定的正畸裝置,幫助孩子改正不良習慣,引導頜骨恢復到正常的生長軌跡。
青少年階段(9—12歲):青春期是頜面部骨骼發育的關鍵時期,此時骨骼具有較大的發育潛力。在這個階段,應評估孩子的臉型,確定是否存在下頜后縮的情況,并根據孩子具體情況采取不同治療。
在此階段功能矯治器治療是一個重要方法,利用功能性矯治器,通過引導下頜向前生長,改善咬合關系和面部形態。但是,對于下頜形態異常、面下部高度大的孩子,單純的功能矯治對臉型的改善并不理想,可能需要青春期后相應的治療。
青少年階段(12—18歲):對于同時伴有牙列不齊、上前牙前突的以及面下高度大的下頜后縮的孩子,可以等到恒牙期時再讓正畸醫生評價,對于中度及以下的下頜后縮孩子可以考慮進行拔牙掩飾性治療。
可以選擇固定正畸治療——使用金屬或陶瓷托槽,配合弓絲系統,通過逐步調整弓絲的力量,引導牙齒向目標位置移動。嚴重的下頜后縮,可以通過青春期結束后的正畸-正頜聯合治療使孩子獲得良好的面型的改善。
成人階段(>18歲):手術矯正——對于中重度下頜后縮患者,可能需要聯合正頜手術,如下頜前徙術,來移動下頜骨到更合適的位置。手術通常在成年后進行,此時頜骨已經停止生長。
掩飾性治療——對于一些重度以下不愿意接受手術的患者,可以通過牙齒代償或骨代償的方法,即通過牙齒的移動來掩飾頜骨的不協調,改善面型。
據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