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過敏性鼻炎最好發的季節,百花盛開,春風一吹,很多兒童開始打噴嚏、鼻塞、流鼻涕,有經驗的家長知道,孩子的過敏性鼻炎開始了。花粉未過,楊絮、柳絮開始飛揚,進一步加重孩子的過敏性鼻炎癥狀。因此,春季是過敏性鼻炎預防和治療的重點季節。
寶寶打噴嚏、流鼻涕,究竟是感冒還是鼻炎?
當孩子總是反復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很多家長第一反應是又感冒了。但感冒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上呼吸道炎癥,并且可能伴隨有發熱、咽痛、乏力、肌肉酸痛、頭痛、食欲不振、腹痛、嘔吐等全身癥狀。如果有以下幾點,請注意孩子可能是過敏性鼻炎:
1.清水樣鼻涕多,連續噴嚏,鼻癢,不伴發熱。
2.噴嚏、流涕超過2周,經感冒對癥治療后,鼻部癥狀仍無好轉,甚至加重或反復發作。
3.伴有眼睛癢、眼睛紅等眼部癥狀。
4.某些患兒還可出現一些特殊表現:
“過敏性抽搐”——孩子因鼻癢,眼癢而出現的抽鼻子、擠眼睛的動作;“過敏性敬禮”——孩子為緩解鼻癢和使鼻腔通暢而用手掌或手指向上揉鼻的動作;“過敏性黑眼圈”——孩子下眼瞼腫脹導致靜脈回流障礙而出現的下眼瞼暗影;“過敏性鼻皺褶”——孩子經常向上揉搓鼻尖而在外鼻皮膚表面出現的橫行皺紋。
過敏性鼻炎如何治療?
1.西藥治療
由于過敏性鼻炎并非感染所致,因此使用抗生素是無效的。一般來說,輕度間歇性兒童過敏性鼻炎采取抗組胺藥物治療,中-重度間歇性和持續性兒童采取鼻用糖皮質激素、抗組胺藥物、白三烯受體拮抗劑、鼻腔減充血劑等單獨或聯合用藥。
2.中醫治療
(1)中藥內調
兒童過敏性鼻炎,中醫稱之為“鼻鼽”,其病理機制涉及小兒肺、脾、腎三臟功能的虛弱,導致外邪侵襲鼻竅,正邪相爭,津液停滯,鼻竅阻塞,從而引發本病。中藥在防治兒童過敏性鼻炎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中藥內服不僅能夠有效控制病情,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升患兒對病邪的抵抗力,對于預防病情反復具有顯著的療效。
(2)小兒推拿
小兒推拿法是基于中醫理論,針對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通過在體表特定穴位及部位施以特定手法,以防治疾病的中醫外治療法。針對患兒不同的體質偏頗,在治療過程中注重個體差異,結合辨證施治,增加相應的調理體質手法,以增強患兒的抗病能力,減少過敏性鼻炎的復發。
(3)穴位貼敷
穴位貼敷是根據中醫理論制方遣藥制成膏狀制劑,貼于人體穴位并通過藥理作用持續刺激穴位,進而治療相應臟腑疾病。在治療小兒過敏性鼻炎時常選用辛香走散的具有溫肺散寒、活血通經、溫通鼻竅等功效的藥物,貼敷時常選用溫補脾肺、助陽散寒、宣肺利氣的腧穴,諸穴經外敷溫陽藥物刺激共同發揮鼓舞正氣、調節氣血、疏通經絡、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作用。
(4)艾灸
艾灸作為一種傳統的中醫治療方法,是指利用點燃的艾炷或艾條對穴位或病灶位置進行熏灼,通過艾葉的藥用功效及灸火的溫熱作用治療疾病,能夠調節患兒的免疫系統,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鼻黏膜充血和水腫,從而減輕患兒的過敏癥狀。
(5)針刺
兒童過敏性鼻炎的針刺治療以“靳三針”中的“鼻三針”為主穴,即印堂、迎香、上迎香。刺激穴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降低鼻腔內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減少炎性滲出,抑制組胺的形成和釋放,從而減輕鼻塞、噴嚏、流涕等癥狀。
(6)撳針
撳針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皮內針,是古代針刺留針方法的發展。根據定點取穴或循經取穴,將針具刺入皮內,固定后留置一段時間,有“靜以久留”之意,利用其持續刺激作用,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由于多數小兒對普通針刺不耐受、臨床配合不佳,而撳針針具較小,且針只埋入皮下,無明顯針感,痛感輕微,故尤適用于小兒。
(7)耳穴壓豆
中醫學認為,耳不單是一個孤立的聽覺器官,還與全身經絡、臟腑有著密切的聯系,耳穴貼壓多采用圓形或橢圓形中藥如王不留行籽等貼壓于耳部特定穴位,刺激耳部穴位,以達到疏通經絡、調理氣血、恢復臟腑功能的目的。
(8)中藥熏洗
中藥熏洗包括熏法和洗法,熏法、洗法可結合使用,是利用藥物煎湯趁熱在皮膚或患處進行熏蒸、淋洗的治療方法(一般先用藥湯蒸氣熏,待藥液溫時再洗)。此療法是借助藥力和熱力,通過皮膚、黏膜作用于肌體,促使腠理疏通、脈絡調和、氣血流暢,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日常生活中盡量躲避開過敏原和造成過敏原的環境、適度的運動、均衡的營養、規律的生活作息對預防過敏性鼻炎都起著積極正向的作用。
山西省針灸醫院針灸八(兒)科 王美霞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