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記者28日從紀念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建設三十周年座談會上了解到,我國將建設技術更先進、功能更強大、服務更優質的下一代北斗系統,計劃2029年左右開始發射組網衛星,2035年完成系統建設。
11月28日上午,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在京組織召開紀念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建設三十周年座談會,發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035年前發展規劃》,明確在確保北斗三號系統穩定運行基礎上,我國將建設技術更先進、功能更強大、服務更優質的下一代北斗系統。
據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楊長風介紹,下一代北斗系統以“精準可信、隨遇接入、智能化、網絡化、柔性化”為代際特征,將為全球用戶和其他定位導航授時系統提供覆蓋地表開闊空間及近地空間的米級至分米級實時高精度、高完好的導航定位授時服務。
北斗系統是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與其他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采取單一軌道星座構型相比,“混合式”星座是獨樹一幟的“中國方案”——北斗二號首創以地球靜止軌道和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為骨干,兼有中圓軌道衛星的混合星座。北斗三號由24顆中圓軌道衛星、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組成,為建設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提供了全新范式。
此外,下一代北斗系統還將建設集成高效的一體化地面系統,實現資源彈性調度、數據共享使用、業務連續運行;覆蓋地表至深空的各類用戶終端,以及與其他不依賴衛星的定位導航授時手段融合的各類用戶終端,實現用戶多場景、高精度、智能化使用。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