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國防部發布消息,近日英國軍方完成“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軍事演習。這場為期5天的演習由英國國防科技實驗室牽頭,多型陸海空現役裝備和200多名科學家、軍事人員、行業專家參與。演習期間,由專業人員扮演敵方在模擬對抗中制造多重威脅,為參演部隊創造逼真的作戰環境,測試AI系統的實戰效能。
據報道,此次演習英國海軍共出動14艘艦艇參與,其中一艘新型試驗艦承擔AI算法的核心測試任務。空軍出動一架“臺風”戰斗機、一架直升機,與多輛陸軍裝甲車輛形成立體式作戰網絡,從而構建覆蓋海上、空中和陸地的三維數據采集體系。參演人員稱,此次演習的目的是測試AI系統能否在戰場上幫助人類更快完成威脅探測與響應。
演習期間,法國泰雷茲防務公司開發的AI系統承擔數據采集、處理與威脅識別等任務。這套AI系統能夠同時接收來自光學攝像頭、紅外傳感器、雷達等多源海量數據,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對目標進行智能分類。AI系統可自動過濾無效信息,將關鍵威脅以可視化方式優先呈現。演習中,當模擬敵方導彈來襲時,AI系統通過融合分析多平臺數據,將威脅定位誤差縮小至傳統系統的1/3,響應時間縮短40%。
在現代戰爭中,“信息過載”是戰場指揮官面臨的一大難題。此次演習中,AI系統首次實現“認知輔助”技術落地。它并非替代人類決策,而是通過算法模型對海量數據進行預處理,將大量信息轉化為有用情報。這種“人機協同”模式,被稱為“指揮鏈進化”——AI負責處理“怎么做”的技術細節,人類專注于“是否做”的戰略判斷,二者形成互補。
不過,這場演習在倫理與技術層面引起爭議。“國際禁止殺傷性自主武器系統組織”發表聲明,警告AI在軍事領域的“不受控擴散”,可能導致“算法暴政”。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演習使用的AI系統仍屬“受人類控制的半自主模式”,真正令人擔憂的是技術迭代速度正在模糊人機界限。一旦AI系統的算法能自主學習并調整戰術,人類是否還能對其進行有效控制?
據中國軍號客戶端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