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在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之際,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母艦山東艦,導彈驅逐艦延安艦、湛江艦及導彈護衛艦運城艦組成的航母編隊,攜多型艦載戰斗機、直升機和陸戰隊員,于7月3日上午抵達香港特別行政區,開啟為期5天的訪問活動。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昂船洲軍營為艦艇編隊訪港舉行隆重歡迎儀式。
3日上午8時許,山東艦和3艘屬艦組成縱隊隊形,在香港特區政府船隊、駐香港部隊艦艇、直升機伴航伴飛下,駛入維多利亞港。山東艦飛行甲板上,艦載戰斗機、直升機列陣,700余名海軍官兵身著白色軍裝,列隊排出“國安家好”4個大字,表達愛國愛港的濃濃深情和對香港同胞的美好祝福。海上,香港特區消防船用“水門禮”歡迎編隊;空中,香港特區伴飛直升機現場直播編隊進港實況;岸邊的民眾隔海向來訪官兵揮手致意。按照預定方案,山東艦和延安艦在維多利亞港西錨地錨泊,湛江艦和運城艦停靠昂船洲軍營碼頭。
10時,湛江艦放下舷梯,海軍和編隊有關領導及官兵代表踏上昂船洲軍營碼頭,與前來歡迎的香港各界人士親切握手、互致問候。歡迎儀式開始,雄壯的國歌奏響。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代表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市民,對海軍艦艇編隊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中央港澳辦、中央駐港機構、南部戰區、駐香港部隊相關負責人和代表出席儀式,并登上湛江艦、運城艦參觀。
除運城艦外,山東艦、延安艦、湛江艦是首次到訪香港。4日至6日,山東艦在維多利亞港西錨地,湛江艦、運城艦在昂船洲軍營碼頭面向香港民眾、青少年學生等群體開放,并開展軍事體驗、訓練展示、國防知識講座等互動交流活動,香港市民將有機會近距離感受新時代人民軍隊的建設發展成就。
航母編隊各艦簡介
●山東艦:舷號17,是我國首艘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2017年4月26日下水,2019年12月17日入列。山東艦的飛行甲板面積相當于2個標準足球場,高度達到20層樓左右,內部有3000多個艙室,是一座移動的“海上機場”,正常排水量6萬余噸,能搭載數十架艦載戰斗機、各型直升機。作為大國重器,山東艦持續加強練兵備戰,多次赴遠海執行實戰化訓練任務,聯合作戰能力得到持續提升。
●延安艦:舷號106,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055型導彈驅逐艦,最大排水量超過1萬噸,因此也被稱為“萬噸大驅”。該型艦具有隱身性強、適航性好、續航時間長、自動化水平高等特點,綜合作戰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作為一艘以我國革命圣地延安命名的“紅色戰艦”,延安艦始終敢為人先、攻堅克難,先后圓滿完成重大演訓任務20余次。
●湛江艦:舷號165,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052D型導彈驅逐艦,被廣大軍迷親切稱為“中華神盾”。作為人民海軍的主力作戰艦艇,該型艦隱身性能好、預警能力強,綜合作戰能力突出,是航母編隊的“帶刀侍衛”。湛江艦多次在國際場合登場亮相,先后參加國際海事和航空展、多國海上聯合演習等活動。
●運城艦:舷號571,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054A型導彈護衛艦,具有較強的綜合作戰能力。入列16年來,運城艦多次在實戰化演訓中創下紀錄,先后數十次完成重大演習、聯演聯訓任務,3次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曾出訪20余個國家,航跡覆蓋亞非歐、跨越三大洋。
延伸
人民海軍中的“山西籍”戰艦有哪些?
在人民海軍的序列中,先后出現過14艘以山西城市和地名命名的戰艦,包括驅逐艦、護衛艦、掃雷艦、登陸艦和修理船。如今,雖然有的艦艇已經逐漸退出現役,但是,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以山西地名命名的戰艦!
驅逐艦:兩代太原艦
在人民海軍的序列中,先后出現過兩艘以山西省省會太原命名的戰艦。
第一代太原艦是從蘇聯引進的07型驅逐艦。太原艦在其36年的服役生涯(人民海軍序列)中為保衛共和國的海疆立下了赫赫戰功。第二代太原艦,是我國自行研制的052D型驅逐艦。這艘舷號為131的太原艦,于2018年年底加入人民海軍,而且不到一年就成為“國際網紅”。
護衛艦:以山西城市命名的“帶刀護衛”
在以山西城市命名的戰艦中,除了太原艦之外,長治艦是目前唯一被兩次命名的戰艦。第一代長治艦,其實是原侵華日軍長江艦隊旗艦“宇治號”,抗戰勝利后由國民黨海軍接收,改名為“長治艦”。1950年,這艘戰艦更名為南昌艦,服役到1979年退出了人民海軍現役。第二代長治艦舷號為519,屬于053H型導彈護衛艦的第11艘。作為中國研制的第一代導彈護衛艦,在其30多年的服役歷程中,守護著祖國的藍色國土,可以說是勞苦功高。
臨汾艦舷號545,是053H1型導彈護衛艦的第5艘,屬于053H型導彈護衛艦的改進型。
在所有以山西城市命名的護衛艦中,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當數舷號為571的運城054A型導彈護衛艦。如果說運城艦,是深入遠海的“外交明星艦”,那么舷號580的大同艦和舷號610的朔州艦絕對是“近海輕騎”。大同艦為056型輕型導彈護衛艦,朔州艦為首艘056A改進型護衛艦。
此外,還有以山西的山和縣市命名的軍艦,分別是呂梁山艦、五臺山艦、太行山艦、陵川艦和孝義艦。
據澎湃新聞、山西廣播電視臺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