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在促進增長、保障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市財政局始終堅持把高質量推進普惠金融工作作為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努力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不斷加強財政政策與金融工具的協同聯動,創新財政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體制機制、手段措施,支持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支小助微”,有效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降低政府性融資擔保費率。積極籌措保費補貼資金,支持金融資源向小微企業聚集和精準滴灌,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持續降低融資擔保費率,切實為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融資增信,幫其渡過難關。一是建立完善制度。通過吸收合并、增資擴股等方式,圓滿完成了全市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市縣一體化運營改革,制定出臺《市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資本金持續補充暫行辦法》,建立起市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融資擔保放大倍數達到5倍以上時,市縣同時啟動增資程序的資本金持續補充機制;制定出臺《市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補償補貼資金管理辦法》,建立起擔保業務補償補貼“先預撥、后清算”的機制,提前給予擔保機構資金支持,同時明確融資擔保業務補償補貼范圍和標準,將風險補償比例由原來的0.5‰提高到2022年的2‰,并在今后年度按照2‰-5‰的比例執行。二是足額落實補貼資金。2023年發放市級保費補貼資金4163萬元,截至10月底,市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服務小微企業、“三農”1.636萬戶,擔保業務規模48.1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6.23%,其中小微、“三農”業務擔保金額占比100%。2023年平均融資擔保綜合費率降低至0.2%。
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持續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貼息資金投入力度,改進貼息資金管理,進一步擴大金融服務覆蓋率,不斷拓展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政策的廣度與深度,通過貼息,讓更多的小微企業有錢創業、輕裝上陣。一是簡化資格認定流程。創業擔保貸款資格核實認定工作實行一次性審核,即經縣(市、區)人社經辦機構審核通過的,市級不再進行認定。二是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政策線上線下宣傳力度,充分利用首貸服務中心與政務大廳服務窗口開展政策宣傳,提高政策知曉度。三是落實貸款貼息資金。嚴格執行《忻州市創業擔保貸款實施細則》,2022年底,全市累計為經市就業人才服務中心通過資格認定的150名創業者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50筆、共計4131.6萬元。2023年市財政對2022年度創業擔保貸款貼息204萬元。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市創業擔保貸款余額4800萬元,創業擔保基金1245萬元,基金放大倍數3.86倍。
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下力氣完善制度措施,預算優先安排,不斷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推動提高中小企業融資可得性,激發中小企業發展活力。一是設立忻州市信用保證基金。設立忻州市信用保證基金規模1.333億元,其中,市級預算安排1億元,制定出臺《忻州市信用保證基金管理辦法》,規定基金項下信用貸款的首貸占比不低于80%,無擔保參與的信用貸款占比不低于60%,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進一步提升服務中小企業的能力和水平。“政銀擔”三點發力,免費為中小微企業、“三農”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提供融資增信服務,持續優化普惠群體融資環境,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貸款難和金融機構難貸款的問題,更好地服務區域“三農”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二是實行專業鎮貸款貼息政策。印發實施《忻州市專業鎮貸款貼息實施方案(試行)》,對專業鎮企業獲得的利率不高于上一年度全市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平均利率的貸款,財政按照貸款總額的0.5%給予貼息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專業鎮高質量發展的信貸支持力度,切實降低專業鎮內主導產業及與主導產業發展壯大緊密相連產業的融資成本,推動全市特色產業做大做強。三是降低市場主體擔保準入門檻。認真落實上級普惠金融政策要求,不斷優化政策組合,引導市級融資擔保機構改革業務發展,弱化對抵(質)押物等反擔保物要求,增加自然人信用反擔保占比。對于項目有前景、產品有市場、技術有競爭力,但缺乏有效抵(質)押物的小微、“三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資主體,組合應用個人信用、發明專利權、生物資產以及純信用擔保等支持方式,幫助企業獲得銀行貸款。 (本報通訊員)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