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文件精神,忻州市教育局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以建立心理服務陣地為立足點,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切入點,以開展師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為突破點,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實效。
創新思維,構建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一是健全工作機制。成立了由市教育局局長任組長、副局長任常務副組長的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對全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全面規劃、宏觀指導、組織協調、督導評估。各學校建立了在校長直接領導下,以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思政課教師和班主任、德育干部為骨干,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二是系統開設課程。統籌利用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系統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每班每兩周至少1—2個課時,著重引導學生心理、人格積極健康發展,最大程度預防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行為問題。三是建立聯網管理系統。為了解學生心理健康情況、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市教育局為義務教育學校購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監測設施,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聯網系統,實現了全市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監測網絡全覆蓋。每年對全市中小學生進行拉網式心理健康測評,在開學、假期及重要考試前后等特殊時段,利用測評數據對重點學生進行跟進式監控,及時發現問題并開展心理輔導和危機干預。四是組建名師工作室。組建了“忻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累計為全市2.6萬余名學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詢和輔導服務,有力促進了廣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夯實基礎,高標準推動心理健康服務陣地建設。一是著力改善硬件環境。按照教育部《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建設指南》文件標準,加大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全市城區學校均建立了心理輔導室,進一步推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提檔升級。心理輔導室統一配置游戲沙盤、宣泄器材、測評電腦等設施,借助專業設備通過表達性藝術輔導、壓力放松、訪談等方式,對存在厭學、情緒失調、飲食和睡眠障礙等問題的學生開展心理咨詢、情緒疏導,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二是建立心理輔導與危機干預機制。各學校建立了心理咨詢室,定期為全體師生進行心理健康測評,并為師生建立成長信息記錄數據庫。心理健康專職、兼職教師根據師生信息記錄,有針對性地利用個體心理輔導與咨詢、團體心理輔導等干預手段,減少師生心理問題的發生。三是建設專業化心理健康教師隊伍。2023年以來,全市城區中小學都配備了至少1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所有心理健康教師都具備心理輔導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
突出特色,高效率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一是全員全程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市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上,師生之間無時不在進行情感的交流和心靈的溝通,注重引導教師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因素,通過巧妙的設計,組織各種活動,使師生共鳴。班主任在班會和班級日常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充分利用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班團隊活動、校園文體活動、社會實踐等活動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二是豐富校園文化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各校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搭建表現才華的舞臺,調節學生的身心,釋放學生的潛能;通過開展各種競賽,來培養學生的協同合作、奮勇拼搏的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注重利用學校的各種設施,通過宣傳櫥窗、黑板報等來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三是家校共建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各學校組織班主任、學科教師,聯合學生家長,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大家訪”活動,強化與家長的溝通交流達成教育共識,引導家長進一步提高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讓家長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合格陪伴者和引導者,讓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堅強后盾。四是名師講座進行專題心理輔導。2023年5月,為了能讓初三、高三的學生克服考試焦慮,我市組織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開展了8場考前心理輔導專題講座,讓廣大學生在懂得正確面對中、高考的同時,激發他們的斗志,鼓舞信心,建立良好的心態。五是開展寒暑假線上暖心相伴活動。利用寒暑假開展“心理輔導線上暖心相伴”活動,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的老師們跟學生、家長親密互動、溝通交流,為全市學校、家長、學生持續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輔導。
心理健康是素質教育的前提,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忻州市教育局以適應新時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目標,在廣泛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知識和預防心理問題科普的同時,努力使健康教育、監測預警、咨詢服務、干預處置“四位一體”的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體系更加健全,切實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忻州教育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記者李 濤)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