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舉旗定向,擘畫了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繁峙縣將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引領,全面落實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市委五屆七次全會精神,以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和敢為人先的攻堅勁頭,切實擔負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使命,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繁峙實踐。
強化改革保障,堅定扛牢黨建“第一責任”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這既是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政治保障的必然要求,也是對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
繁峙縣委始終保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高度自覺,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把黨的領導貫穿和體現到改革發展穩定各環節各領域。一是持續加強政治建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持續抓好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不斷加深對社會主義改革規律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理論的認識和領會,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抓改革。二是從嚴抓好紀律建設。常態長效深化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鞏固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教育引導督促全縣黨員干部不斷養成遵規守紀的高度自覺。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深入推進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為繁峙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紀律保障。三是全面夯實基層黨組織建設。以基層黨建提質增效行動為抓手,進一步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凝聚力、組織力、戰斗力。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統籌減負和賦能,不斷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成效。
釋放改革動能,始終突出發展“第一要務”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強調要完善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當前,繁峙正處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深化全方位轉型的窗口期,唯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好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活力、厚植發展優勢。
我們將緊盯制約全縣發展的關鍵障礙和結構性矛盾,著力解決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一是完善“特”“優”農業發展促進機制,立足區域優勢和產業特色,聚焦谷子、糜黍、豆類、馬鈴薯等特優產業,鞏固有機旱作農業產業體系,健全農業基地標準化管理體系,創建農產品公共地域品牌,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農民在產業發展中享有更多收益。二是完善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統籌發展機制,積極推進鐵礦企業整治整合重組工作,持續抓好繁峙鑄造專業鎮建設,做好鐵鋁金傳統優勢產業改造提升文章。積極謀劃“兩重”“兩新”項目,推動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取得新成效。三是完善服務業質效提升機制,助推消費提質增效、交通運輸多式聯運發展、房地產業平穩運行、文旅體高質量發展,積極謀劃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項目,培育服務業新動能新優勢。四是完善產業集聚發展機制,深化園區管理體制、運行模式和評價體系改革,健全完善龍頭企業招引培育和全產業鏈招商機制,深入推進省級開發區建設,充分發揮奧博新能源、華茂特鋼等“鏈主”“鏈核”“鏈上”企業的帶動作用,推動產業聚集發展。五是完善優化營商環境機制,在創新工作機制、完善政策體系、優化涉企服務等方面狠下功夫,全面落實營商環境改革各項任務,加快解決企業反映強烈的資金、用工、要素保障等共性問題,著力打造企業有感的營商環境。
共享改革成果,積極回應民生“第一關切”
《決定》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進一步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原則之一,將“聚焦人民生活品質”作為進一步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之一,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這一重要論斷。
繁峙縣委堅持以深厚的為民情懷抓改革,扎實辦好各項民生實事,把改革成果和發展成效更全面、更深入地體現在持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上。一是多措并舉促進就業。認真落實穩崗擴就業政策,健全完善從勞動力意愿調查到崗位儲備、技能培訓、組織就業、穩崗服務的閉環工作體系,常態化開展勞動力排查監測,綜合采取轉移輸出、創業帶動就業、就地就近就業、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措施,促進全縣勞動力充分就業。二是大力發展社會事業。以“質量強校、特色興校”為主線,全面實施教育提升工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持續深化醫改,促進三醫聯動,構建完善縣鄉村三級聯動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三是全面強化社會保障。持續鞏固和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深入推進參保擴面,切實做到應保盡保。抓好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織密織牢全縣社會保障安全網。
中國式現代化征程壯闊,全面深化改革開啟新篇。繁峙縣委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始終秉持“負責任、動腦筋、講良心”工作要求,堅決扛起“挑大梁、勇攀登、走在前”使命擔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和時代新篇中書寫新擔當、展現新作為,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忻州實踐走深走實貢獻更多的繁峙智慧和繁峙力量。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