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繁峙經濟技術開發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134.2%,新能源產業鏈項目密集落地,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加速成型。作為山西省東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極,自2016年籌建以來,繁峙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深化改革、優化產業布局、強化要素保障,逐步探索出一條“改革賦能——產業升級——治理創新”的高質量發展路徑,成為我市轉型綜改的生動實踐樣本。
錨定“雙核驅動”,產業能級躍升突破。2018年獲評省級開發區后,繁峙經濟技術開發區立足區位交通優勢和產業基礎,明確“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雙主導產業方向,構建“2+2+N”現代產業體系。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以打造省級專業鎮為目標,推動鐵、鋁、金三大金屬產業鏈協同發展,形成從原材料加工到精密鑄鍛造的完整鏈條。新能源產業則以“追風逐日”之勢快速崛起,依托晉北地區豐富的風、光資源,重點布局風電主機、光伏組件、儲能設備等細分領域。2024年多個項目落地開工,預計2025年全產業鏈年產值可達13.6億元。
改革攻堅破局,要素保障提質增效。面對土地、資金等發展瓶頸,繁峙經濟技術開發區打出“制度創新+要素重組”組合拳,在我市率先推行“三項改革”,實現項目審批“全流程100%線上辦理”、企業訴求“100%限時響應”、政策兌現“100%精準直達”,構建起“13210”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1天對接意向、3天啟動預審、20天完成審批、10個月建成投產)。某裝備制造企業負責人感慨道:“從簽約到投產僅用9個月,這樣的‘繁峙速度’讓我們對投資信心倍增。”基礎設施建設同步加碼,每年設立1500萬元專項資金,完善交通路網、燃氣供應、電力保障、通訊網絡、土地資源、供水設施等要素,為企業入駐和項目落地提供了堅實支撐。
“四有四高”筑基,治理體系現代化轉型。開發區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治理能力的系統性重塑。近年來,繁峙經濟技術開發區以“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權謀事、有錢辦事”夯實治理根基,通過“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提升發展質效。在人事改革方面,打破編制壁壘,市場化選聘6名高級管理人員,探索“小管委會+大公司”管運分離模式,將招商運營、園區服務等職能交由專業化平臺公司運作;在事權賦能方面,爭取到46項省級經濟管理權限,實現“區內事項區內結”。
繁峙經濟技術開發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繁峙經濟技術開發區將繼續以創新驅動為引領,以產業升級為引擎,以優化營商環境為保障,全力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山西省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大力量。”(記者張志遠 康馨月)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