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施工現場
本報訊(記者劉芝彤)在五臺山風景名勝區石咀鎮鐵堡村土黃溝,一座總投資3177.48萬元、總占地面積4688.20平方米的現代化垃圾處理樞紐正在加緊建設。記者日前探訪現場看到,主體建筑已初具規模,工人們正有序進行設備安裝和管線鋪設。項目于2024年7月啟動建設,預計于今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建成后將顯著提升景區垃圾處理能力與環保水平。
科學規劃,高標準建設。該項目由五臺山景區建設生態環境中心牽頭,聯合多家專業單位共同打造,旨在構建一座集垃圾分類、資源化利用、節能環保于一體的現代化垃圾處理中心,為景區綠色發展注入新動力。
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生活垃圾轉運站(含壓縮車間、分選車間,設計處理能力240噸/日)、餐廚垃圾處理車間(含污水池、隔油池,設計處理能力20噸/日),以及附屬用房、道路、管網、綠化等配套設施。
先進工藝,實現垃圾資源化。與傳統垃圾填埋方式不同,該項目采用“分類+破碎+資源化”的先進處理模式,確保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生活垃圾處理流程為——第一步集中傾倒:景區及周邊鄉鎮的生活垃圾統一運至中轉站;第二步破碎分選:通過破碎機粉碎后,磁選機分離金屬物品,人工分揀可回收物;第三步壓縮外運:剩余垃圾經壓縮機打包后,運往垃圾焚燒發電廠,實現能源再利用。餐廚垃圾處理流程為——第一步破碎制漿:餐廚垃圾經破碎后形成漿液;第二步三相分離:通過分離機提取油脂、固態有機物(發酵成有機肥)、污水(經處理后達標排放);第三步無機物協同處理:剩余無機物進入生活垃圾轉運系統,實現全流程閉環管理。
四大創新亮點,引領綠色新風尚。該項目在設計上深度融合節能環保理念,具有四大創新點:一是節水。采用循環用水技術,生產線耗水量極低;配套雨水收集池,利用雨水沖洗場地、灌溉綠化,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二是節能。設備應用變頻技術,根據負荷自動調節功率,降低電耗;垃圾壓縮后運輸,減少運輸頻次,降低碳排放。三是節地。集中處理五臺山景區全域生活垃圾,減少分散堆放點,節約土地資源,優化景區環境。四是環保。通過資源化處理,垃圾變廢為寶——金屬回收、油脂外售、有機肥生產,真正實現“零廢棄”目標。
五臺山景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和國家5A級旅游景區,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垃圾處理壓力日益增大。該項目的建成將有效緩解景區環境負擔,提升垃圾處理效率,同時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為打造“無廢景區”提供樣板。五臺山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是景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舉措之一。項目投用后,該中轉站將成為五臺山景區垃圾處理的核心樞紐,將有效解決石咀鎮及周邊區域垃圾露天堆放問題,提升垃圾收運效率,減少環境污染,筑牢生態防線。未來我們將繼續探索更先進的環保技術,守護五臺山的生態之美。”
(責任編輯:盧相?。?/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