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露脸视频观看,国自产拍亚洲免费视频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頻道>>網評>>正文
文明網評|分類在“指尖” 文明存“心間”
2020年07月23日 11時11分   文明網

北京東城建國門街道垃圾分類第三個“21天”習慣養成日。這個21天,建國門街道持續深入推進地區垃圾分類工作,在鞏固前兩個習慣養成日的基礎上,力爭促使居民,從源頭分類到分類投放各個環節正確有效,轄區居民主動自主分類投放的習慣,逐漸養成。

年初突襲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仍在全球范圍滋生蔓延、余波未盡。我們從疫情中可以反思到的,除了加強個人防護、養成更好的衛生習慣外,或許更多人會認識到,我們應更加敬畏自然,必須轉變過去那種向自然索取無度的生活方式。而垃圾分類,無疑是我們走出的力所能及而又意義重大的第一步。

垃圾分類,對于今天的人們來說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詞。每個家庭每時每刻都在制造著“垃圾”:廚余垃圾、購物的塑料袋、快遞的包裝盒……垃圾如果混放處理,不進行科學分類,會造成資源浪費,更破壞我們生存的環境。分類投放處理,不僅有利于垃圾回收“變廢為寶”,實現再生資源的有效利用,更是環境治理的新變革、生態文明的新進步。

要廣為宣傳增共識。通過新聞媒體等多種宣傳途徑,加大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知識普及,消除居民怕麻煩、圖方便的心理,讓每個居民都能正確掌握垃圾分類的方法,使垃圾分類的理念深入人心。

要流程完備促成效。垃圾分類后的銜接工作必不可少,有關部門應細化垃圾分類的工作流程,既把好前道分類“關口”,更注重后期終端處理,建立有效督查系統,垃圾回收車應分類裝載不同種類的垃圾,確保垃圾分類流程“從一而終”。

要積極參與聚合力。分類投放是生活垃圾分類的源頭,讓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垃圾分類投放的習慣至關重要。每位居民都要從自身做起,積極爭做垃圾分類的“指導員”“宣傳員”,主動深入單位、社區、校園等,點對點地示范并推廣垃圾分類工作,帶動身邊更多群眾做垃圾分類的參與者、貢獻者。

垃圾分類并非一蹴而就,貴在久久為功。把疫情之“危”變為生態文明建設之“機”,垃圾分類或許只是一小步,卻是化危為機、勇于行動的一步。人人踐言踐行,才能把垃圾分類落實到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才能切實提升社會整體環保水平和環境質量,使垃圾分類真正成為新時尚新潮流。

(責任編輯:梁艷)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