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露脸视频观看,国自产拍亚洲免费视频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頻道>>網評>>正文
從“向豐”看西北地區脫貧攻堅
2020年08月18日 11時14分   新華網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筆者在寧夏調研時了解到,西吉縣馬蓮鄉張堡源村有一個“寧夏向豐循環產業園”。按理說,在發達地區的農村,搞循環經濟不是什么新聞,但在西海固這樣的西部地區就是新鮮事了。

西吉縣是寧夏目前唯一沒有脫貧的縣,馬蓮鄉張堡源村脫貧任務更是艱巨。全村500多戶人家,300多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前些年,當地政府想盡辦法促進村民脫貧,但效果并不明顯。后來,經上級批準同意,村里不再平均分發扶貧資金,而是集中起來發展循環產業,于是建起了“寧夏向豐循環產業園”,流轉了3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幾百畝土地,年生產加工1萬噸淀粉,產品遠銷山東、河北、江蘇等地。兩年后,產業園各項產業總產值達1500多萬元,純利潤達400多萬元。憑借入股分紅和打工,張堡源村3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

“寧夏向豐循環產業園”的成功探索,并不是個例,對西部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具有啟發意義。

打破“一刀切”僵化做法。西北內陸地區經濟欠發達,發展理念相對東部地區要落后一些,個別地區在發展中容易下指令性計劃,搞“一刀切”。但在實踐中,即便一個縣的不同鄉鎮、不同村落,自然稟賦也各有不同,產業發展基礎和條件也參差不齊,“一刀切”的做法顯然不可行。“寧夏向豐循環產業園”的成功探索,源于馬蓮鄉摒棄了“一刀切”做法,讓張堡源村大膽做循環經濟的試點,告別走趨同化的路子。實踐證明,這條路子走對了。

形成脫貧攻堅合力。上級撥付的扶貧資金是有限的,如果平均撒胡椒面,就有可能把扶貧資金和力量弱化,反倒不如把寶貴的扶貧資金集中起來,發展脫貧產業,實現重點突破。在此過程中,還要注意發揮村集體互幫互助的力量。因為,無論是西吉縣的“寧夏向豐循環產業園”、同心縣下馬關鎮的養牛產業,還是紅寺堡區新莊集鄉的黃花菜產業,都是依靠集體經濟的力量,大力推動產業扶貧。這些做法和經驗,都值得其他地區借鑒。(許 凌)

(責任編輯:梁艷)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