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之【100秒漫談斯理】系列之三十七:
社區作為城鄉的基本單元,是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加強基層社會治理擺在突出位置,提出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重大任務,對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作出許多新部署,旨在進一步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不斷夯實國家和諧穩定的社會基礎。
暢通參與渠道。社會治理的核心是人,人民群眾是最廣泛最活躍的主體。在實踐中,一些地方積極探索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好做法好經驗(民主聽證會、社區懇談會、專家咨詢會以及民意直通車、市長熱線、電視問政等),讓群眾有更多機會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下一步,關鍵是深入總結提煉各地成熟的經驗做法,完善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激發群眾參與治理的內生動力。
創新體制機制。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帶來了廣泛的人口大流動,基層社會治理的對象、任務和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特別是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基層社會治理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面對這種新形勢新特點,必須因時而變、順勢而為,不斷加大創新力度,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健全社會管理和服務機制,推行網格化管理和服務,為城鄉社區居民更好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
推動重心下移。“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國家大政方針的最終落地在基層,社會治理的“毛細血管”在基層。真正重視基層,就應該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沉,把更多社會資源、管理權限和民生服務放到基層,把人力、物力、財力更多投放到基層,使基層社會治理進入權責一致、財事匹配的良性軌道。貫徹落實好這些新部署,最關鍵的是觀念先行,實現從傳統社會管理到現代社會治理的轉變,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不斷提高基層社會治理水平,使社會治理的成效更多更好惠及全體人民。
出品人:田舒斌
總策劃:郭奔勝 周紅軍
總監制:肖 陽 郝桂堯
策 劃:安傳香 李潔瓊
監 制:呂 放
編 輯:徐 可
制 作:丁宇飛 楊曼妮 張曉琪 宋 瑋
配 音:儀名浩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