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標準地”改革,對有效降低工業企業成本,不斷提高土地資源要素配置效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全國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工作交流會近日在太原召開。“標準地”改革工作在山西取得亮眼成績,截至目前,全省共出讓“標準地”1796宗,面積13.27萬畝;全省工業類開發區全部實現了以“標準地”形式出讓工業用地,改革工作取得重大進展,位列全國第一方陣。
土地,是影響項目建設的核心要素資源?!皹藴实亍蓖ㄟ^“事前定標準”的方式,根據產業導向和地塊實際,設定控制性指標,對工業項目提出準入要求,顯著提高了項目質量。過去,工業項目在拿地后才依據相關政策著手開展區域評價和設定控制性指標,且具體審批事項涉及部門多、流程復雜、耗時較長,企業用地面臨投入成本較大、評價事項繁雜等問題,工業用地供應亟需提質增效。我省2020年1月全面啟動“標準地”改革工作,系統推出“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組合拳,山西省自然資源廳等9個部門聯合成立廳際聯席會議,先后制定印發20余份政策文件,確保改革舉措在全省落地。到2023年底,全省71個工業類開發區7項區域評價已全部完成,推動了工業項目快速落地,提升了集約節約用地水平和土地要素保障能力。
山西“標準地”改革不僅為本地企業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也為其他地區的土地改革提供了寶貴經驗,包括引導在“標準地”上建設標準化廠房,項目主體可通過長期租賃或定期回購兩種方式實現企業“拎包入住”、即刻投產;把“標準地”出讓與“彈性出讓”緊密掛鉤,采取彈性年期出讓、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方式供應“標準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企業用地成本;將“標準地”改革融入“地證同交”服務模式,交付用地同步頒發不動產權證書?!皹藴实亍备母飳嶋H上是一項能夠實現雙贏的舉措。一方面,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減少審批環節、降低用地成本,無疑是吸引投資的重要因素。標準化廠房的建設和“彈性出讓”等措施,不僅提高了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還更好地滿足了企業的多樣化需求。另一方面,改革提升了土地的集約利用水平,符合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導向,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深化土地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推進“標準地”改革走深走實。隨著“標準地”改革在全國推廣,更多地區將在這場“標準地”改革中取得突破,為區域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據《山西日報》)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