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5歲的妙應寺白塔“穿”上毛衣頓添糯感;地壇的楓葉和銀杏葉變成了毛絨玩具,露出可愛搞怪小表情;古希臘勝利女神在國博靠“軟萌”出圈,一度斷貨……一股“毛絨絨風”正在北京文旅市場掀起新風暴。文創設計的選題已經從“歷史傳統”深入到“當下生活”,年輕人更舍得為“可愛經濟”蘊含的“情緒價值”買單。(12月3日《北京日報》)
在社交平臺上,各地文旅推出的特色文創很是吸睛,甘肅“麻辣燙”、陜西“肉夾饃”、山西“刀削面”、杭州蔥包檜、紹興臭豆腐等美食,都變身為可玩可裝飾的毛絨玩具。“毛絨絨風”是文旅產業可愛化的生動體現,也是對年輕人追求“可愛經濟”的順勢回應。年輕人不僅獲得了愉快的互動購物體驗,還收獲了滿滿的情緒價值。正是這種“情緒價值”的浸潤加持,使得更多年輕人成為“可愛經濟”的擁躉。
“可愛經濟”的外在表現為文創新產品的“絨化”,內核則是尊重和滿足公眾的情緒價值。歷史傳統的文物古跡、風土人情、美食小吃,有了更高級的外在表現形式,年輕人個性化需求就能被更好滿足。既具有表現上的儀式感,又兼備體驗上的新特感,正是年輕人愛上這些毛絨玩具的重要原因。
“情緒價值”是一個人通過自己的言行、態度、情感表達等方式,給他人帶來情感上的滿足和心理上的撫慰。這種價值并非物質上的給予,而是通過情感層面的交流實現。從淄博燒烤的盛極一時,到“爾濱”冰雪的走紅出圈,這些現象背后都體現了對公眾情緒價值的重視,并通過恰當的方式讓他們的需求得到滿足。
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渴望被撫慰、被關注、被愛護,在這個過程中,情緒價值的投射是非常重要的。“可愛經濟”作為一種新型消費形式,逐漸成為一股強大的消費動力。各種情緒價值消費催生出一批消費新業態、新場景,涌現了一批新服務、新群體,“可愛經濟”日益成為消費市場新的需求密碼和拉動消費升級的助推器。
“毛絨絨風”的吹送,為文創產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毛絨文創正成為文旅市場的新晉“頂流”。毛絨文創這股風想要吹得長久,一是要通過內容挖掘、產品塑造、營銷推廣等措施提升產品文化內涵、文品質量和品牌影響力;二是要結合當下新時代的審美風尚,打造多樣化消費場景,提供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的文化消費體驗;三是順應消費市場趨勢的新變化,挖掘產品背后的情緒價值,打通消費者情緒痛點,滿足消費群體情感訴求;四是大力發展萌寵經濟、解壓經濟、懷舊經濟、悅己經濟等新業態,創造出更具情緒價值的文旅產品和服務。
“可愛經濟”的現實意義就在于更好紓解人的壓力并撫慰他們的心靈。“可愛經濟”催生出的情緒價值消費,正在成為撬動消費增長的一個新支點。更多市場主體應該敏銳洞察市場趨勢,與用戶建立情感聯系,讓產品成為互動的容器。誰能夠提供觸動消費者情感的產品或服務,誰就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獲得更多優勢。(許華凌)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