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恢復和擴大消費的重要載體。隨著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全面推進與完善,居民足不出“圈”便能滿足各類生活需求,感受濃厚的煙火氣、人情味和鄰里情。近日,省商務廳公布全省第二批星級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認定結果,共62家便民生活圈入選。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一頭連著千家萬戶居民,一頭連著成千上萬市場經營主體,是城市旺盛“煙火氣”的重要體現。一方面,居民在家門口步行15分鐘范圍內,就能享受到便民生活超市、果蔬超市、餐飲、診所藥店、美容美發、快遞服務等基本生活所需,也能享受到文化、娛樂、休閑、健身等品質服務,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激發居民多元化消費需求,進一步拉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面,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建設,帶動了多種業態的集聚與發展,還涌現了如線上平臺運營、智能化管理等新興職業,提供了更豐富、多元化的就業機會,促進從業人員專業技能和服務意識的提升,提高就業質量。同時,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有助于推動社區商業的升級和轉型,完善城市商業格局,推動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我省按照“試點先行、以點帶面、逐步推開”的思路,以城市為實施主體,以社區為實施單元,以居民為服務對象,逐步推動建設城市社區便民生活圈,形成“煙火氣”集聚區。截至2024年底,我省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數量顯著增加,實現了試點縣全覆蓋,運城、太原等6個市入選國家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在數量上實現了快速增長的同時,還在智慧化、多元化服務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亮點。例如,注重便民生活圈智慧化與多元化建設,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便民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滿足居民多樣化消費需求。積極推動便利店等商業設施的標準化、連鎖化發展,提高了便民服務的規范性和便捷性。
堅持系統謀劃設計,優化社區商業布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聚焦居民實際需求,堅持問需于民與頂層設計相結合,借助街道社區居民議事協商機制,詳細了解社區現有資源以及居民的需求缺口,摸清“有什么、缺什么”,研究“補什么、如何補”。堅持因地制宜,不同地區要結合不同的人口分布、消費習慣等特點,結合現有商業設施資源,合理布局商業網點,科學制定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方案,促進商業文化建設與居民消費習慣相協調。
豐富消費業態,培育社區消費新場景。改造提升傳統商業載體,積極發展新型商業模式,利用數字技術賦能便民生活圈建設,提升傳統商業載體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例如,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即時零售模式,打造智慧平臺,整合社區周邊生活服務類資源,讓居民點一點手指、在手機上下單,就能快速享受到商品到家、服務上門的便捷服務。關注不同群體的多樣化需求,積極推動健身房、多功能運動場、養老護理、公益課堂服務等進社區,推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與養老托育圈、文化休閑圈等圈圈相融。
一刻鐘,不僅是衡量居民出行的時間刻度,也體現著城市發展的溫度。相信隨著各項政策的深入實施和各項工作的持續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定能全方位、多層次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居民感受到更多家門口的幸福。
李欣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