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廣播電視臺近日播出專題片《護航》,披露了晉中市靈石縣交通運輸局部分黨員干部隨意性執法、吃拿卡要、雁過拔毛、欺壓群眾等問題,該案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直接督辦。
若以動物擬人,腐敗分子可分為“老虎”“碩鼠”“蒼蠅”“螞蟻”等幾種,“螞蟻”屬于最低等動物,處于“鄙視鏈”末端,“蟻貪”的涉案金額往往也比較小,與“老虎”“碩鼠”動輒過千萬元、上億元不可同日而語。至于危害,“蟻貪”則未必遜色。一者,螞蟻力氣小,一次搬不多,奈何其有耐心毅力,一次搬不完就往返無數次,“螞蟻搬家”的典故就是這樣來的;二者,螞蟻個體雖小,但勝在數量多且富有合作精神,“蟻”多力量大;三者,老虎藏于深山老林,百姓難得一見,螞蟻則無處不在,人們一不小心就會被叮咬。
一縣之交通運輸局,不過一科級單位,其執法隊長更是連“九品芝麻官”都算不上,從行政級別來看,這幾位腐敗分子頂多只能列入“昆蟲綱膜翅目蟻科”;從他們的行為來看,什么香煙、火鍋店充值卡、小超市購物卡……來者不拒、照單全收,其行為特征與雜食動物蟻類相似;從受賄金額來看,根據3名執法人員長期吃拿卡要、共同收受財物44萬余元這一事實,即使把他們定為蟻,恐怕也是世界上最小的螞蟻——賊蟻。
螞蟻雖小,膽子可不小,連雁毛都敢拔。說他們膽大一點也不冤枉他們,就當前的反腐態勢,他們還敢利用手中那點小權力勒索過往車輛,明里暗里收受賄賂,甚至主動伸手、公開索賄,簡直明目張膽。飛過的大雁無端被拔毛,那也是會疼的。被動行賄本來就是金錢損失與精神凌辱的雙重折磨,而且還要無休無止地進行,企業和車主們豈能長期隱忍、裝聾作啞?自作孽不可活,三只“螞蟻”落得如此下場,實是咎由自取。
案子不算曲折,但有兩點可說。其一,3名執法人員的丑行被揭發、被查處,源自社交媒體上一篇題為《靈石縣交通局執法人員敲詐勒索大車車主》的文章。這樣看來,這又是一個社交媒體監督的成功個案。由此昭示,只要規范有序,無遠弗屆的社交媒體完全有可能成為相關部門以較低成本發現“蟻貪”線索的“舉報箱”。另外,本案得以迅速處理,有賴山西省紀委監委的迅速介入,并進行提級辦理。提級之舉為案件得以迅速、公正辦理奠定基礎,為他們雷厲風行點贊。由于“蟻貪”案子不大、數量不少,外部治理主要還是要靠基層,這本來就是他們的職責與義務,提級辦理不過是權宜之計。如若個別地方基層治理低效甚至失效,那就把更多精力放在基層提質增效上,讓其更加盡職盡責、盡心盡力。(練洪洋)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