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利用,能促進城市空間布局與重構;工業旅游和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能促進消費,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省工信廳近日公布了2024年山西工業遺產名單,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汾陽市酒廠老廠址、經緯紡織機械噴絲頭老廠、寧化府益源慶醋坊、益華煉白葡萄酒廠入列其中。
包括建筑物、廠房、倉庫、機械在內的工業遺產,代表了山西省乃至中國工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和重要成就,具有歷史、技術、社會和文化價值。比如,汾陽市酒廠老廠址,有著豐富的工業旅游資源和厚重的酒類工業文化研究價值;經緯紡織機械噴絲頭老廠生產出了新中國第一代紡機產品;寧化府益源慶醋坊見證了山西醋業乃至中國醋業的發展歷程;益華煉白葡萄酒廠是我國葡萄酒業興起和發展的一個縮影……它們見證了山西特定產業歷史、技術變革、企業管理等多方面的發展歷程,承載了山西工業發展的記憶,展現了山西企業發展的工匠精神和工業文化,對教育、科研和文化傳承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它們也是城市歷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城市整體文化品位和軟實力。
工業遺產記錄著時代發展的足跡,濃縮著工業文明轉型升級的歷史。但是,工業遺產面臨著改造難度大、經濟效益相對低且回報期長、產品較單一、特色不鮮明、市場規模相對較小等問題。此次公布工業遺產名單,旨在加強工業遺產的整體性和系統性保護,推動建立分級分類的保護體系,促進工業遺產的傳承和利用。只有保護和利用的雙向奔赴才能持續推動工業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
工業遺產的有效利用,不是簡單的翻新,而是在保留工業遺產物質形態的同時,創造性地規劃、開發、利用。利用老舊廠房資源,建設工業博物館、企業紀念館等;因地制宜打造工業遺址主題公園、公共休憩空間,打造工業文化產業園區、特色街區、創新創業基地、文旅消費場所,比如,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是全國第一個以城市記憶為主題的沉浸式文旅園區。通過文化創意產業植入、高科技技術利用、節日活動策劃等元素,促進工業文化與產業、科技、產品、區域的融合,不斷提高工業遺產的“活化”利用水平。
保護利用工業遺產,既是全社會的共同期待,更需凝聚各方力量。各級政府應提高重視程度、匯聚社會資源、健全政策體系,從土地利用、財政支持、金融保障、開發運作等方面為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提供有力支持。在工業遺產園區的發展上,應針對區域內市場需求推進文化產品研發,提供豐富的文化產品,有效提升游客文化消費熱情。鼓勵多元社會主體通過開展公益捐贈、設立保護基金等方式參與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營造共建、共用、共享的良好氛圍。
保護利用工業遺產,為城市留下獨有的“工業鄉愁”。要以工業遺產保護為目標,深挖工業遺產的文化“富礦”,更好地推動工業文明與現代產業相互交融,讓工業遺產為區域經濟增添新的活力和動力。
郭艷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