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制定得再好,落不到基層就是一紙空文。一些干部把“下基層”當成打卡任務,拿著文件照本宣科念幾句,收集問題時潦草記兩筆,回單位后便束之高閣。村里修路燈的資金批下來半年,電線還堆在倉庫;醫保報銷新政策宣講完,群眾還是弄不清手續流程。政策懸浮在半空,不僅浪費資源,更寒了百姓的心。

基層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干部用雙腳丈量民情。山東沂蒙山區推廣金銀花種植時,農技員吃住在村里,帶村民試種剪枝;鄉鎮干部開著皮卡車跑市場,跟藥企簽下保底價收購協議。杭州某社區加裝電梯時,網格員老陳在單元樓里跑了十幾天,從協調費用分攤到監督施工,連電梯井尺寸都拿卷尺反復核對。這些沾著泥土的行動證明:政策只有從文件上的“應該”變成生活里的“能行”,才能真正走進百姓心坎。(大河網河聲評論員 高姍)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