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金華
市委四屆十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擘畫了我市“十四五”期間轉型出雛型的宏偉藍圖,開啟了我市轉型發展蹚新路的新征程。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作為轉型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十四五”開局之年,市工信局將如何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將有哪些超常規舉措和戰略考量?為此,本報記者專門采訪了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委書記、局長吳瑞峰。
記者:市委四屆十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對“十四五”時期我市轉型出雛型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請問市工信局在落實會議精神、推動轉型發展方面有什么重要舉措?
吳瑞峰: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全市工信系統將全面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深入推進“336”戰略布局,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高速度跨越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強力推動“六新”突破,打造面向未來的現代產業體系。聚焦打造8大標志性引領性產業集群,把新興產業作為戰略重點不斷培育壯大,把基礎產業作為重要支撐持續做強做優,把未來產業作為搶占先機的關鍵所在超前布局突破。大力培育轉型發展主體力量,深入實施規上企業數量倍增計劃,充分發揮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加快全行業各領域數字化發展進程。深入實施國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構建國資監管大格局,抓好重點企業、重點事項改革攻堅,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
記者:會議多次提到要大力發展“8+6”產業集群,請問發展八大產業集群,今年的重點是什么?
吳瑞峰:大力培育發展半導體、大數據融合創新、光伏、碳基新材料、特種金屬材料、煤機智能制造、現代醫藥和大健康、節能環保8大標志性引領性產業集群,是市委立足發展大局、搶抓新興產業發展優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今年培育提升八大產業集群的關鍵是補短板,強化創新驅動,在每個產業建立產業聯盟,打造一批龍頭企業,真正形成集群化發展態勢,全力搶占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新高地,打造新的增長極。
記者:您剛剛提到要把基礎產業作為重要支撐持續做強做優,請問有什么具體的考慮?
吳瑞峰:傳統產業是我市的基礎產業,是我市高質量高速度跨越式發展的基礎和支撐。我們將堅持優勢轉換和直道沖刺,加快煤炭、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特色輕工等傳統產業延伸產業鏈條,推動傳統產業綠色化、數字化、鏈條化發展,進一步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平穩實現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不斷匯聚忻州全面轉型發展的不竭動能。
記者:實施規上工業倍增計劃,有什么具體的舉措?
吳瑞峰:企業是市場的主體,規上企業是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的基礎,“十四五”時期實現規上企業數量倍增,是實現高質量高速度跨越式發展的現實需要和內在要求。2020年底(亦即“十三五”末),我市規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473家以上,按照計劃,2025年要達到950戶。今年,我們已經按照“梯次培育,滾動推進”的工作思路,建立了規上企業倍增計劃工作臺賬,設立了工業企業上規升級儲備庫、培育庫、入統庫,將堅決完成凈增100戶規上企業的硬核任務,確保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
記者:在發展數字經濟方面,有什么具體安排?
吳瑞峰:我們將加快推進晉陽湖集成電路和軟件業峰會簽約項目以及第六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建設,緊抓國家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契機,持續推進5G建設,拓展應用領域。堅持數字賦能和彎道超車,集中力量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努力實現工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記者:近年來,我市的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請問今年的國企改革有哪些重點?
吳瑞峰:2021年,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國企黨建工作,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水平改革,在全面鞏固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工作成果的基礎上,深入實施國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6月底前完成市級國資監管大數據平臺建設工作,10月底前全面完成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任務,12月底完成公司制改革收尾工作。繼續深化市屬重點企業改革工作,充分發揮國資、工貿、物資儲運、能交建四個資產經營公司作用,促進國有資本進、退、流、轉、保。積極推動鐵合金廠、鍛壓機床廠、玻璃瓶廠等重點轉型項目建設;抓好購物中心、南白水泥廠等企業恢復生產經營工作;啟動山西軸承廠、煤機廠等重點企業轉型改革項目;完成五欣商貿公司產權轉讓和原平鑫達汽修廠、鎢絲廠等企業破產工作。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