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疇如畫,游人如織。2018年以來,宋家溝村先后獲得國家3A級景區、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諸多榮譽,使得宋家溝村游人絡繹不絕,特別是盛夏成為了宋家溝村一年中的旅游旺季。
見到李愛嵐時,她正在為一隊來自大同的游客講解。
今年45歲的李愛嵐是岢嵐縣宋家溝村的婦聯主任,從2017年起義務擔任村里的講解員,到如今已經有五個年頭。“有很多游客來我們宋家溝村就想了解村里的故事,那時候沒有人講,我就主動站出來說我來講,就這樣一直到現在。”接待完游客回到村委會的李愛嵐說起當講解員的初心,一臉輕松。
李愛嵐從小長在宋家溝村,留在她成長記憶里的是村里過去貧窮落后的模樣。“那個時候村子又舊又窮,人們都往出走了,哪還有來旅游的。”李愛嵐邊收拾講解設備邊說。
早些年間的李愛嵐也曾離開宋家溝村到太原打工,直到2002年才回到村里。為了方便照顧孩子和老人,那時的李愛嵐就在村里開起了小賣部。2014年,一向熱心助人又辦事利落的李愛嵐經過大家的選舉成為了村里的婦聯主任,開始成天忙亂起村里的事情來。
2016年,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宋家溝村成為了易地扶貧搬遷的集中安置點,周邊14個村的265人一下子成為了新的宋家溝村人。外來人口的遷入打破了村里原有的狀態,矛盾也隨之增多,作為婦聯主任的李愛嵐當起了調解員。“就是成天上門做他們的思想工作,東家出西家進,有聽勸的也有不聽的,反正就是成天苦口婆心,比教我孩子學習都說得多。”李愛嵐的回憶里不無無奈。
隨著日子的推移逐漸消除了原住居民和外來者之間的隔閡,彼此開始習慣,但李愛嵐卻發現了新問題:“大家生活條件都改善了,可是村里的風氣不是很好,不講衛生,不講文明,這與我們村的整體形象不符。”
2017年,李愛嵐開始將工作的重心轉移到提高村民的素質上來。因為年輕時在外有過酒店管理的經驗,李愛嵐把管理員工的那一套用在了村民上。她開始從言談舉止間影響村里的人們,教他們如何與人打招呼、鄰里之間如何相處,甚至對家庭衛生都要監督檢查。發現村里許多婦女在農閑時盡是坐街閑聊,李愛嵐就想著在村里辦手工坊,請來老師教婦女們剪紙、刺繡、縫鞋墊,既可以解決婦女們農閑時節的無所事事,也可以增加一定收入。這些年,李愛嵐還組織村民們在廣場上跳舞。剛開始,村民們有些拘謹,李愛嵐就主動站出來領舞,用她的激情感染每一個人,“通過一起跳舞,大家關系變得更融洽了,再一個就是都比較自信了。”
文化的影響無形卻有力量。宋家溝村民的精神面貌在潛移默化間發生著變化,每個村民臉上開始洋溢著對美好生活的滿足。老人們說,原來村里是窮人多、閑人多、垃圾多,現在是游客多、忙人多、收入多,大家都在比富裕、比干凈、比狀態。
“感覺這個村的人都透著一股子自信,整個村子也有股精氣神 。”前來旅游的朔州游客張力軍如是說。每每聽到這樣的贊嘆,李愛嵐就倍感高興。她知道,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如今,她依舊奔波于村委會和村巷街道之中,向游客講述每一個發生在宋家溝的動人故事、每一戶宋家溝村人的變遷。
“我就是要讓人們知道宋家溝人不僅生活富起來了,而且精神也富起來了。”李愛嵐說出了她最大的心愿。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