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世界需要科學,科學需要女性。為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激發科技工作者的榮譽感、自豪感、責任感,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從即日起,本報開設“最美女科技工作者”專欄,展示她們愛崗敬業、開拓創新,在科研領域奮斗的故事;致敬她們勇挑重擔、勇攀高峰的責任和擔當。她們是科技與人文的橋梁,是創新與傳承的紐帶。讓我們一起走近她們,感受她們的智慧與魅力。
任文霞在ICU護理患者。 張存良攝
ICU,是危重患者重獲新生,離希望最近的地方。
ICU,也是醫護人員日夜無眠、分秒必爭,挽回鮮活生命的戰場。
初見任文霞,文弱清秀是她給記者的第一印象。幾句閑聊后,略顯緊張的她慢慢地打開了話匣子。
2008年,她畢業于大同大學護理專業。隨后,就職于原平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從事護理工作。10多年來,她堅守在重癥醫學科護理第一線,與“死神”搏斗,與時間競賽;她用愛心呵護垂危的生命,用醫術點燃生命的希望。她先后榮獲原平市第一人民醫院“優秀護士”“年度先進個人”“星級標兵”“愛心天使”等榮譽稱號,并獲得“全市護理技能競賽二等獎”等獎項。今年,任文霞榮獲忻州市“最美女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白衣“天使”,溫暖守護患者
“我當時從事護士是受身邊朋友的影響,覺得護士比較好找工作。雖然護士的工作比較臟、累,但是看到患者康復非常有成就感。”任文霞說。
“在重癥監護室工作的每一天都是充滿挑戰的。但是,我從來沒有后悔過選擇這個職業。因為成功搶救一個生命的成就感是外人無法完全理解和體會的。”談起自己的工作,任文霞說,就是覺得對家人的虧欠太多,陪伴老人和孩子太少,但每當看到病患轉危為安,覺得再多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 ICU ,每天早上交接班后就是新一輪戰斗,緊急搶救、心肺復蘇、電擊除顫經常出現,也會上演各種扣人心弦的生命故事,這些故事里既有與“死神”賽跑的驚心動魄,也有目睹鮮活生命轉瞬即逝的殘忍。而這些,總會觸動她柔軟的內心。
“前段時間,一位高處摔傷的病人入住 ICU ,剛來的時候意識還比較清晰,但是換班期間患者心率下降,通過上呼吸機、氣管插管、心肺復蘇、電擊除顫等急救措施也沒能搶救過來,這位患者才40多歲,非常遺憾。”言語間,她沉默了。“一個患者背后,就是一個家庭,當時心里真的很難受。”任文霞回憶說。
“相比普通病房,ICU護士的工作要更繁瑣,使用到的醫療器械要更多,面對的突發事件也多,要隨時做好與‘死神’搏斗的準備。”任文霞一邊細心地更換夾在患者手指的氧飽和度儀,避免患者壓到導線,一邊在忙碌間隙告訴記者,“ICU病房不允許家屬陪護,病人的進食、翻身、清洗等所有護理都由護士獨立完成,面對這些瑣碎的細活,護理工作必須要嚴謹細微,不能有絲毫怠慢。”
“嘟……嘟……”除了監護儀發出的提示音,24小時白熾長明的ICU里經常是“安靜”的,轉機和危機都悄無聲息……任文霞和護理團隊全力以赴,忙碌而有序,她們像“天使”一樣精心護理著危重病人,為患者爭取最大的希望。
化身“戰士”,用愛詮釋責任
嚴謹,果敢,執著……在ICU里,她們24小時監管看護,傾心相助,不僅要面對各種急危重病人,更要將病房里各式復雜多樣的儀器設備的操作爛熟于心。每張重癥監護床位旁都配備有心電監護儀、輸液泵、微量泵……這些只是基本的“常規操作”,如遇特殊狀況,床邊可能還會圍滿呼吸機、各種治療機、監測儀等等。當看到患者心率、呼吸、心電圖、血氧飽和度……一組組數據逐漸變好,患者脫離危險后,她就趕緊寫護理記錄、發現并及時上報患者病情變化,定時為患者翻身、吸痰、進行生活護理……在這樣的環境下,ICU護士都被錘煉成了“戰士”,不僅要做好程序化的護理工作,更重要的是嚴密觀察每一位重癥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和監測指標,協助醫生作出處理,確保病人得到最佳的護理效果。
“門外是家屬,門內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做好每一次的護理操作,熟練掌握每一種儀器的使用,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任文霞說,“重癥監護室24小時不能離人,我們是患者唯一的依靠,除了治療,人文關懷、心理疏導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當昏迷已久的病人終于蘇醒的時候,或者當病人轉到普通病房的時候,我們會無比欣慰。再苦再累都值得,都有意義。”
任文霞說,一路走來,讓她感到最高興的莫過于患者康復轉入普通病房時那一聲聲由衷而發的感謝。
“白衣天使,精心護理”“親人般的呵護,家一樣的溫暖”……一面面錦旗,簡簡單單的幾個字,承載著榮譽,傳達了謝意。
原平市第一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郭姣說,任文霞工作責任心強,能力素質高。她沉著冷靜、耐心細致、技術高超的護理,贏得了同事和患者的贊許。別看她個子不高,身體瘦弱,疫情期間,她不僅承擔院里的防疫工作,還主動請纓馳援清徐抗疫一線40多個日日夜夜。
迎難而上,補齊科研短板
護理是一門需要終身學習的學科,也是一項技術活,不僅可以防止并發癥,而且擔負著為醫生“打前哨”的重任。為此,任文霞不僅學習護理,內科學、外科學等都要學習。在不斷提高自己專業能力的同時,她多次擔任科室、醫院的帶教工作,學理論,練操作,將自己多年積累的臨床經驗傳授給年輕護士,使她們盡快掌握基本技術操作及專業技術,形成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的良好學習氛圍。
任文霞深知,只有努力促進臨床與科研的融合,才能更好地為廣大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只有不斷走在學科的前沿,了解最新的醫療技術和護理方法,才能更好地為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工作之余,她會查閱新的護理指南,認真操練搶救技術,并積極參與科室新技術新項目的開展和研究。在開展鼻腸管盲插術、血液透析術、PICC置管術等項目上,她都會利用業余時間,刻苦鉆研業務,學習理論知識,提高實踐技能,并從臨床中汲取思路,開拓創新,和護理團隊一起探究重癥護理的前沿領域,解決臨床突出的重癥護理問題,為重癥護理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她在參加全省重癥監護專科護士培訓時,以優異的成績取得合格證書。培訓期間,她按質按量完成學習課程。在實踐培訓中,她積極與授課老師交流學習重點,記錄自己學習的新理念、新技術,待培訓結束后,將資料帶回科室與同事們一同學習、分享。因為她知道,只搶救病房里的患者是不夠的,唯有把視野放寬,掌握最新的技術,才能惠及更多的病人。
學無止境,行穩致遠。“能榮獲‘最美女科技工作者’的榮譽稱號,我感到非常榮幸,也深知重任在肩。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會進一步學習理論知識和各項操作技能,積極參與科室開展的新技術項目,讓自己充滿更多更大能量。”任文霞信心滿滿。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10多年間,任文霞已記不得參與多少次搶救,挽回多少生命。她奔波忙碌,無怨無悔,她是“天使”,亦是“戰士”。
(記者 李春平)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