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案工作中的鄭定國。
“最近正準備下鄉調研,臨近年底還是放心不下鄉親們。”1月2日,記者見到鄭定國時,他正在伏案忙碌。
鄭定國的辦公室略顯雜亂,辦公桌上碼放著四摞厚厚的文件,桌腳下堆著三個用廢的硒鼓盒,一旁的文件柜里塞滿了歷年資料盒。
作為市鄉村振興局組織指導科科長,32歲的鄭定國承擔著文稿起草、問題整改、成效考核等職責,任務艱巨,使命光榮。他在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戰線上書寫著無悔青春。
只找能干的辦法,不說不行的理由
作為土生土長的忻州人,鄭定國對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10年前,大學剛畢業的他正面臨著建設家鄉還是扎根外地的抉擇,“當時忻州全市14個縣(市、區)中有11個國定貧困縣,我就是從大山走出來的,深知山區群眾的日子是何等艱辛,就想要為家鄉作出一點自己的貢獻,所以在參加省考時選擇了報考市扶貧辦。”
鄭定國到崗后不久,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在忻州這片土地上,脫貧攻堅戰戰鼓催征、號聲嘹亮。
“剛參加工作時,我深感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但無奈對工作內容、方式方法還不熟悉,可以說是有激情無頭緒。”鄭定國坦言,“只找能干的辦法,不說不行的理由,看著大家干勁十足,我也不能落下。”
不懂就問,他在工作中仔細觀察、認真記錄、主動向同事請教學習。“在辦公室的那幾年,宣傳員、聯絡員、資料員……想著多接觸一點工作內容就能多長一份經驗見識。”鄭定國回憶道,“當時經常跟著領導和同事奮戰到晚上十一二點,有好幾次都差點被鎖在了單位,最后叫來了保安才走出辦公樓。”
在辦公室跑進跑出的同時,他也逐漸發現,扶貧崗位上的行家里手都對政策內容爛熟于心,而自己又該如何向他們看齊呢?
不會就學。“用好政策的前提必須是學好政策。”鄭定國說。于是,他開始忙里抽閑、早起晚睡學習政策。翻開他案頭的筆記本,上面記滿了歷次中央、省、市相關會議部署、領導講話、政策文件的要點和學習心得,忘記了就拿出來認真研讀。就是到現在,他還沿用這個工作法寶,差不多半年時間就會寫滿一本。
不僅要有“接天線”的本領,還要有“接地氣”的本事
學方法、學政策,不斷學習讓鄭定國工作越來越得心應手,承擔的任務也越來越重。當接到由他牽頭組織起草全市整村搬遷系列政策的任務時,他說:“脫貧攻堅政策性強,不僅要有‘接天線’的本領,還要有‘接地氣’的本事,撲下身子才能干出樣子。”
為了確保整村搬遷政策能真正惠及群眾,到山莊窩鋪中去,到群眾身邊去,就成了鄭定國的生活主軸。他跑遍了全市11個國定貧困縣,白天到常住人口200人以下的村莊里聽訴求,晚上回去整資料,和一線扶貧干部議思路。
在基層,鄭定國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莊稼人離開了地怎么活”,他思索著:“窮家難舍、故土難離,主要是因為不知道未來的生活是什么樣子,制定的政策就特別需要注意維護好、發展好、保障好群眾合法權益。”
走進地頭,坐上炕頭,他與群眾掰著指頭算起了“搬遷賬”:園區務工的收入賬、就近上學的教育賬、土地流轉的補貼賬……在后續與同事們共同起草的政策中,將收集到的群眾呼聲分為“人、錢、地、房、樹、村、穩”7方面,擬定了35條具體措施,厘清了搬遷群眾享有的4大類23項權益。
實實在在的政策鼓舞了搬遷群眾的信心,全市810個村順利完成整村搬遷,2018年我市整村搬遷經驗做法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擺脫貧困歷史是忻州的一件大事,能成為其中的參與者、見證者,是我的人生幸事。”鄭定國說。
創新思路才能蹚出道路
從脫貧攻堅到鞏固銜接再到鄉村振興,是一個接續奮斗、砥礪前行的過程。
“忻州脫貧人口多達45.7萬,風險抵御能力普遍比較脆弱,單靠已有的政策很難兜住防返貧底線。”鄭定國說。在基層走訪脫貧戶過程中,他突然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政府是防貧救助的主體,那市場是不是也能參與其中,建立起一個符合我市市情的多層托底的復合式救助體系。
有了想法,鄭定國開始翻閱大量文件資料。當時,省內各市還尚未出臺過類似的政策,可以參考借鑒的省外經驗也寥寥無幾。“參考案例少那就自己干,創新思路才能蹚出道路。”鄭定國匯報時這樣給領導說,得到了局領導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2019年10月,市政府下發《精準扶貧“忻保障”實施方案》,正式建立起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防貧基金,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臨貧邊緣戶等脫貧不穩定人口送上了防貧紓困的“及時雨”。2021年,在補充方案中按照防返貧監測指導線進一步擴大了保障范圍,讓更多脫貧群眾吃上“定心丸”。
作為“忻保障”政策全程參與者,鄭定國深有感觸地說:“政策是為服務群眾而制定的,忻州鞏固脫貧成果任務重、難度大,自然災害、家庭變故等意外都很可能形成群眾新的返貧致貧風險,需要我們未雨綢繆,做好防貧監測,謀實幫扶措施,讓群眾得實惠、有奔頭。”
類似的硬舉措、實辦法還有很多。過渡期以來,鄭定國牽頭或參與草擬了鞏固銜接“一辦十六組”、“13810”收入監測幫扶機制、“忻申報”一碼通、易地搬遷“五好社區”等一批創新性政策文件,助力忻州的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鄉村振興激戰正酣,我將會在本職崗位上不斷錘煉本領、踐行使命。”鄭定國堅定地表示,將繼續秉持“8小時內勤工作,8小時外多奉獻”的行動自覺,在鄉村振興舞臺上作出更大的貢獻,書寫更加精彩的華章。(山西日報記者 薛志浩)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