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太原市“史上最長”環保限行結束。從2016年12月首次限行到現在,太原市已經經歷了18次限行。可以說,“限行”已經成為市民出行中最關注的一個詞。
通過回望太原市5年限行之路,我們或許會發現,“限行”已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出行政策,它正在逐步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環保是太原限行主因
雖然已經過去了5年多時間,但太原市民劉陽至今還記得太原的首次限行。
“因為第一次限行我的車就‘中標’了,出門沒走多遠就被交警擋下。”家住尖草坪區的劉陽車牌尾號是“1”,“第一次限號剛好是1和9,當天確實有事,從我家出門坐公交車、打車又都不方便,實在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開出來了。”
限行首日,經過一個十字路口時,劉陽的車被交警攔了下來。“當時那個交警態度特別好,給我說了限行的政策,我也理解,就配合交警處罰。”劉陽告訴山西晚報記者,前幾年的限行,基本上時間都比較短,很多時候是單雙號限行。“雖然限行確實很不方便,我和媳婦上班得早起半個小時去擠公交車,但也就幾天時間,堅持一下就過去了。”
2020年,因環保要求實施的這次“史上最長”限行,讓劉陽“磨合”了好長時間。“一 開始特別不習慣,因為我的車牌尾號正好是每周一限行,而周一恰巧是最忙的一天。”不過劉陽說,從不習慣到琢磨出一套出行攻略,這個時間其實也很快。“如果周末沒事,就把限行時間預約到周末。如果周末另有安排,那就早出門晚回家。這一晃,小半年就過去了,也沒覺得生活有多大影響。”
有了這幾年的經驗,劉陽頗有些自豪地說,除了第一個罰單之外,之后再沒收到過限行的罰單。“我能感覺到,路確實沒有以前堵了,我們的環境也確實在逐步好轉,所以我從開始的不理解,到現在支持限行。”
從2016年至今,太原市共實施限行18次,其中因重污染天氣實施的限行就有10次,可以說環保依然是限行的主要原因。
2016年12月2日至4日,太原市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橙色預警,為了應對空氣重污染,保護公眾健康,太原市首次限行,實施按車牌尾號限行。2016年12月17日至21日,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由橙色升級為紅色,太原市首次實施單雙號限行。
2017年,太原市實施限行5次;2018年,實施限行4次;2019年,實施限行4次;2020年,實施限行3次。2020年10月19日,太原市啟動長達5個月的限行,也被市民稱為“史上最長”。目前,太原市機動車保有量已經突破180萬輛,這也就意味著,最近這次限行期間,粗略估計工作日太原市每天有36萬輛機動車受到限行影響。
限行政策更為人性化
雖然限行給人們帶來出行方面的不便,但是相關部門在實施限行時本著人性化的原則,充分考慮市民可能遇到的各種難處,并盡可能提供幫助,也成為限行政策受到大家支持的一個原因。
從2017年高考期間開始,交警部門在對市內車輛實施單雙號限行的同時,對接送中高考考生的車輛,提供了一些“特別”的待遇。實施交通限行管理期間,接送高考、中考考生的車輛只需將考生準考證按A4紙規格復印,并粘貼于車輛前擋風玻璃右下角,便可通行。這樣的“特殊待遇”,不僅沒有遭到反對和吐槽,反而得到了廣大市民的支持。很多不在限號號段的市民,也主動放棄開車,為考生提供順暢的出行條件。
太原市民劉志剛的女兒今年已經大四了,2017年女兒參加高考時,他心里著實有點著急,生怕路上有什么閃失影響到孩子參加考試。沒想到,限行并沒有影響到自己送孩子赴考,反而是一路暢通。“當時真的很感謝交警,更感謝為考生讓路的市民。”劉志剛說。
此外,在實施單雙號交通限行管理期間,為了鼓勵廣大市民選擇公交等綠色出行方式,太原市還出臺了一項政策,那就是市內公交車輛全部免費乘坐。為了方便市民乘坐,太原市公交備用車輛全部上路,并增加運營班次,延長公交營運時間。
在“史上最長”限行開始后,交警部門的人性化限行規定,也讓不少市民為交警點贊。首先,是限行時間的變化。以往限行,限行時間都是從零點到次日零點,曾有市民吐槽,“今天把車開出去,明天就開不回來了”。而此次限行,時間則是每日早7時至晚8時。這也就意味著,限行車輛只要能做到“早出晚歸”,就可以完全避免限行帶來的影響。
還有一項人性化措施,就是太原交警推出的預約出行。在每個工作日限兩個尾號車輛停駛的基礎上,允許市民根據個人出行需求意愿,自主預約選擇,將車牌限號停駛日改動到一周內的任意一天。這樣一來,限號停駛日期與個人出行需求相吻合,方便市民生活工作開車出行。
對于平日工作比較忙,而周末都是宅在家里的太原市民林曉麗來說,“預約出行簡直就是我的福音。”“只需要每周花一點功夫,提前將限行日期改到周日,一周就都可以暢通無阻了。”林曉麗說,她喜歡工作日開車,不耽誤上班,自己調整時間也不需要擔心遲到。而周日限行,即使有時候需要出門,因為不是很趕時間,打車、坐公交都比較方便。
市民出行觀念逐漸轉變
雖然限行多多少少會對日常生活帶來一些影響,但是在采訪中,大部分市民還是非常理解支持的。
家住太原五一路的市民李然在火車站附近上班,限行之后,他每天早出門半小時,步行到單位。“以前也想著走走路,鍛煉一下身體,但總是因為這樣那樣的事而堅持不了,現在限行了,倒是給自己找了一個理由,不開車的時候走一走,微微出汗,感覺也不錯!”
“我家的孩子在上初中,每天早晚需要接送。剛限行那天晚上,我們小區家長就在鄰居群里張羅著拼車送孩子,不同車號的家庭搭配,大家輪流接送。”家住太原長風街的市民李樂華說,原來和鄰居聯系并不多,大家出出進進都不認識,搭伴以來發現大家的孩子年齡都差不多,有很多共同話題。
在太原龍城大街工作的董霞因為離家太遠,坐公交車不方便,在這次最長限行中,則是采取早出晚歸的方式應對。每天6時30分出門,7時之前就到單位了,晚上再加一會兒班,20時之后再回。她說,“沒有辦法,不過也正好躲過了每天最堵的早晚高峰。”
此外,除了接送孩子、上下班、看病辦事等“剛性需求”出行,市民的“非剛性需求”出行在減少。“暫時放開方向盤,其實可供我們選擇的還有很多,比如公交車、出租車、自行車、步行等,并且各有各的樂趣。騎自行車別有一番樂趣,步行上下班權當鍛煉身體,擠公交車節省了不少油費。”在太原市民李先生看來,限行帶來很多好處。
在采訪中,很多市民都表示,支持環保每個人都得出一份力,此前曾經單雙號限行,力度有點大,對生活出行影響較大。如果實施尾號限行,每周少開一天車,這樣的政策,大多數人表示還是可以接受的。
對于這種變化,在路面執勤的交警也深有體會。“每次限行時,太原市的交通狀況跟之前相比都會好很多。”一位從警十余年的交警告訴山西晚報記者,限行期間,交通壓力就沒有那么大。
除了交通壓力減輕之外,市民觀念的改變也讓他感觸頗深。“跟最初實施限行相比,市民對限行的接受程度高了很多。大多數市民都能理解并支持我們的這項工作,自覺遵守限行規定。”每年限行的時候總會有一部分車違反規定上路,但這一數字正在逐步下降。
山西晚報記者 楊晶
鏈接
太原18次限行梳理
2016年(2次)
2016年12月2日0時至4日24時,太原市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橙色預警,實施按照車牌尾號輪換限行。
2016年12月17日0時至21日24時,太原市啟動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首次實施單雙號限行。
2017年(5次)
2017年1月4日0時至8日24時,太原市實行單雙號限行。
2017年6月5日0時至8日24時、6月20日0時至23日24時,為保障全市高考、中考期間考生順利出行,同時對環境空氣質量進行監測,6月5日0時至8日24時,實施按車牌尾號限行,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務車輛單雙號限行。6月20日0時至23日24時,全部單雙號限行。
2017年10月19日0時至22日24時,為應對空氣重污染,太原市實行單雙號限行。
2017年10月24日0時至27日24時,為應對空氣重污染,太原市實行單雙號限行。
2017年11月8日0時至9日24時,太原市實行單雙號限行。
2018年(4次)
2018年3月16日0時至31日24時,太原市市區每日限20%的機動車。
2018年6月7日至8日,每日7時至18時;6月20日至22日,每日7時至18時,為保障全市高考、中考期間考生交通出行,太原市實行單雙號限行。
2018年11月10日至16日,太原市區中環以內禁止中、重型柴油貨車通行。
2018年12月10日至14日;12月17日至21日,每日7時至9時、17時30分至19時30分。為進一步優化濱河東路、濱河西路通行條件,均衡區域交通流分布,減少機動車尾氣排放,引導市民錯峰出行,對濱河東路、濱河西路高峰期實施階段性機動車交通流量調控措施。
2019年(4次)
2019年1月2日起,工作日7時至9時,17時30分至19時30分,根據道路交通運行狀況及季節變化,濱河東路(勝利橋東的南匝道至祥云橋東的北匝道段,不含上述匝道),濱河西路(勝利橋西的南匝道至祥云橋西的北匝道段,不含上述匝道),每天限行兩個號。
2019年6月7日至8日,6月20日至22日,每日7時至18時,為保障全市高考、中考期間考生交通出行,太原市實行單雙號限行。
2019年8月16日至20日,每日7時至20時,“二青會”期間,太原市實施按照車牌尾號限行。
2019年12月23日0時至25日0時,太原市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紅色響應,實施單雙號限行。
2020年(3次)
2020年6月15日起,工作日7時至9時,為緩解濱河西路早高峰時段主干路交通擁堵,以確保濱河西路快速通行為原則,對九院沙河南沿岸、虎峪河南沿岸、玉門河南沿岸以及大王街進入濱河西路的機動車,實施早高峰時段單雙號限行。
2020年7月7日至8日,7月20日至22日,每日7時至18時,為保障全市高考、中考期間考生交通出行,太原市實施單雙號限行。
2020年10月19日至2021年3月31日(5個月),每日7時至20時,太原市對在本市行政區域內道路行駛的機動車采取臨時交通管理措施。日常實施尾號限行管理,橙色和紅色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單雙號限行。
山西晚報記者 楊晶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