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sxrb.com/NMediaFile/2021/0915/MAIN202109151015000179727806256.jpg)
中秋節臨近,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月餅大賽時間。和以往不同,今年的月餅除了餡料推陳出新之外,還紛紛將傳統文化融入了設計和包裝中,讓小小月餅也有了“文藝范”。
最近又上新的三星堆博物館今年推出了一款名為“祈愿神樹”的月餅禮盒,禮盒內表現的是一個祭月的“祭祀臺”,有一棵1:20縮小版的青銅神樹,樹的對面就是大家熟悉的祭祀大立人和滿月的場景。打開不同口味的月餅,還能收到含有神果、神鳥、神龍等不同指引的祈愿卡。三星堆博物館將古蜀祭月文化和面具文化融合在月餅禮盒里,神秘的古蜀文明就這樣走下神壇,來到消費者的身邊。
而上海博物館推出的月餅禮盒則帶有中西合璧的藝術效果。這款名為“禮遇東西”的月餅禮盒內部分為上下兩層,以上海博物館藏清代余集《梅下賞月圖》和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梵高《鳶尾花》為靈感。拿起月餅仔細看,你將能欣賞到上海博物館門前的石獅子、鎮館之寶大克鼎,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花園里的獨角獸》、赤陶碗等珍貴館藏。
說到傳承傳統文化,必須要提到的是故宮?!半薜男囊狻痹嘛灦Y盒幾乎每年發售,都能在網上收獲無數贊譽。今年推出的六個系列,包括浮雕錦盒四款、古繡圓盒兩款、珎寶盒六款、吉曜盒兩款、八角盒一款、福盒兩款。其中八角盒系列的盒型設計靈感來源于故宮藏品金嵌寶石鏤空花卉紋八角盒,盒面設計靈感來源于故宮多處建筑內藻井結構;古繡圓盒用雙絲捻五彩絲線繡制,山石、花瓣等仿中國畫暈色手法繡制;珎寶盒面以標志性的琺瑯藍釉色為底,色澤瑰麗,鳳凰展翅,相對而飛,有吉祥圓滿之意。不僅好看,更是實用,吃完月餅后你可以把它變身為一個首飾盒,當之無愧是一件極具觀賞性的藝術之作。
國家博物館的文創月餅以國博館藏文物“堆彩赤壁賦圓漆盤”為元素,還原了蘇軾的《赤壁賦》。值得一提的是,禮盒里的每個月餅都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花間月下”“好柿連連”“一葦以航”“皎皎月兔”“荷塘月色”“良風有信”“花好月圓”“荻秋楓露”,而且它們并非市面上常見的方圓形狀,而是立體3D造型,可愛的模樣不禁讓網友“抓狂”:這誰舍得吃……最特別的是,在月餅禮盒中還會贈送一條包裹布,桂芳月兔,這也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符號。中秋賞月的時候,將這塊布鋪在桌上,品嘗月餅,想必更能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其實,不僅在月餅包裝上能傳遞文化,月餅本身也可以變為文化的載體。今年,一款別出心裁的“字典月餅”就讓大家直呼:還讓不讓人好好吃月餅了?這款月餅是由新華傳媒和盒馬聯名打造的,上面印著生活中并不常見的“生僻字”,比如勥(jiàng)、槑(méi)、忞(mǐn)、奣(wěng)、扅(yí)、呇(qí)……是不是有種“它認識我可我不認識它”的感覺?沒關系,月餅背面就印有答案,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讓消費者認識并記住難念難記的漢字,也使得中秋節這個團圓的節日多了一層趣味。
文/本報記者 陳品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