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放大](/__local/B/52/5B/475C0CF58E7895077AE587D4D75_AF4C2C5D_43708.jpg?e=.jpg)
廣靈縣巧娘宮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員工正在整理小籃子成品。
![點擊放大](/__local/7/7E/14/3AF7F3E9DA5249B0B200889A36D_C88E8696_3D53E.jpg?e=.jpg)
廣靈縣巧娘宮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金萍(左四)和員工一起探討新產品的設計。
![點擊放大](/__local/5/23/DF/0EE94EA1BA42784CF514EBEB727_345955D1_384AD.jpg?e=.jpg)
廣靈柳編帶動了杞柳種植,每年從事插秧、割條等田間工作的村民年增收6000多元。
![點擊放大](/__local/8/70/EB/EC6C5E84CD02B099A65223C71CC_DA7BF9D8_3B68C.jpg?e=.jpg)
老師傅給新員工演示柳編工藝技術要領。
![點擊放大](/__local/D/F1/7F/9BF1B64BE92F04BCD93067B1355_F42EAAB0_41EA7.jpg?e=.jpg)
員工在編織蒲草坐墊,趕制訂單。
![點擊放大](/__local/F/BE/14/5AC3563903BA8D85AB8916CD093_8621A3E6_2F68F.jpg?e=.jpg)
劉金萍和員工通過直播帶貨,拓寬廣靈柳編銷售渠道,線上銷售占總銷售額的20%。
![點擊放大](/__local/8/A8/2A/7E423A03B909DA28852084E20B0_0887FE8E_44992.jpg?e=.jpg)
員工將成品分類送往庫房。
![點擊放大](/__local/0/E0/58/E374995E4FE5F8BB0242C90790E_C8C9454D_2B932.jpg?e=.jpg)
劉金萍和員工們展示形態各異、工藝精美的作品,對未來充滿信心。
11月5日,廣靈縣巧娘宮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員工正用柳條編織筐子,保障外貿訂單按進度完成。
廣靈手工編織歷史悠久,當地農民就地取材用玉米皮、蒲草、柳條編成筐、簍、草墊等農家用具,展現了廣靈人的智慧和創造力。
2005年,廣靈縣草柳編藝人劉金萍帶領13個姐妹創辦了巧娘手工坊,之后成立廣靈縣巧娘宮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再到創辦“巧娘宮”入駐廣靈縣扶貧開發手工業園區。今年,廣靈柳編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廣靈巧娘”成為省級勞務品牌。
廣靈縣巧娘宮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采用“線下+線上”相結合的銷售模式,在北京、西安、杭州等城市都有代理商,產品遠銷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目前,合作社在全縣4個鄉鎮設立的4個生產車間,免費培訓近1500人,帶動1085名農民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就業,廣靈柳編點亮了鄉村“巧娘”的新生活。
本版策劃:李聯軍
本版責編:黃靖
攝影報道劉通 霍飛飛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