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津楊柳青到蘇州桃花塢
色彩濃烈 喜慶祥和的年畫
是深受群眾歡迎的春節裝飾品
在80多年前同仇敵愾的對敵斗爭中
中國傳統年畫還上演了一段抗日傳奇
1940年的北方農歷小年
當幾千張套色新年畫
出現在太行山抗日根據地一處集市上時
瞬間便“火了起來”
這些由魯藝木刻工作團創作的新年畫
風格新穎,充滿民族氣節
很快被買年貨的老鄉搶購一空
![](/__local/E/B7/1F/63517E73225C7DA55F9411D294F_024816A3_1C37F.jpg?e=.jpg)
魯藝木刻工作團制作的新年畫《大家養雞增加生產》。新華社發(延安魯藝文化中心供圖)
據魯藝木刻工作團成員羅工柳回憶
因為新年畫太受歡迎
一些沒買到的老鄉
從集市一路跟到了工作團的住處
搶著要買新年畫
后來十里八鄉的村民也專程趕來購買
一個月后
工作團趕制的1萬多張新年畫
一張也沒剩下
魯藝木刻工作團制作的新年畫《堅持抗戰 反對投降》。新華社發(延安魯藝文化中心供圖)
1938年底
魯藝木刻工作團從延安突破重重封鎖
深入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宣傳抗戰
藝術家們決定用年畫瓦解敵人的陰謀
很快,一張張保家衛國主題的新年畫進入千家萬戶
老百姓張貼的“門神”
由秦瓊、敬德變成了八路軍戰士
![](/__local/9/8C/CD/7DE75E4F528F269F4EF2372B74F_7198E118_F8B5.jpg?e=.jpg)
魯藝木刻工作團制作的新年畫《軍民合作》和《抗戰勝利》。新華社發(延安魯藝文化中心供圖)
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之后
藝術家力求文藝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服務
廣泛掀起了向傳統年畫學習的熱潮
創作了《講究衛生》等
一批更具民族風格的年畫
自1942年魯藝成立年畫研究組到1944年春節
古元、彥涵等大批版畫家
以“延安學派”的風格
借鑒傳統年畫色彩明艷、線條單純、構圖飽滿等特點
創作出許多在新年畫歷史上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代表性作品
延安革命紀念館館長劉妮說
“這些來自土窯洞
沾滿泥土味的美術作品
對中國革命進行了廣泛的動員和宣傳
并在黃土地上深深扎下了根結出了果”
記者:陳晨 李浩 孫正好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