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安徽黃山5月5日電 (劉浩 秦中陽 施閱)肩運員,就是常說的挑山工,是山岳型景區存在的一個特殊工種。在安徽黃山風景區,這里山勢險要,地形復雜,游客每天在山上所需要的各類物資,都只能通過人力從山下運輸上去,而這一過程就需要肩運員來完成。
在黃山,專職負責運輸物資的肩運員隊伍有140多人,正常情況下,他們每天早上六點多就要在山下的采配站點集中,在對每天需要挑上山的物資進行分類、稱重、核驗后再出發,平均每個肩運員要挑上100多斤的物資。遇到“五一”“十一”這樣的小長假或黃金周,隨著山上游客數量的增加,他們一趟所需要挑運的物資重量也會隨之增加到近200斤。
4日,在采訪的路上,遇到了肩運員劉旺來,他說,今天任務是給排云樓賓館運輸物資,要從云谷索道上站挑到排云樓賓館,目前已經運送了三擔了,每擔在一百八十斤左右,一擔要運送兩個多小時。
能夠長期從事這項繁重體力勞動的肩運員平均年齡在55歲左右,他們皮膚黝黑,肌肉厚實,尤其小腿因為常年負重行走在山道之上,因而非常結實、粗壯。工作中,他們身著統一的綠色馬甲,一般會攜帶一個扁擔和一支木棍,扁擔用來負重挑運物資,木棍則是用來在挑運時為肩膀助力,同時,能夠在短暫休息時用以支撐貨物,方便隨時出發。
今年57歲的吳小福來黃山從事肩運員的工作已經是第21個年頭了,妻子長期在老家務農,作為家中頂梁柱的吳小福通過這份工作,供一對兒女讀完了大學,如今已分別成家立業,而他自己卻依然選擇行走在黃山的游道上,要堅持做下去。
他說:“家里孩子叫我不要干了,說老爸你這么大年齡還挑擔,我說我還干得動,一百四五十斤我還能挑得動,能挑就挑,能干肯定要干的,給孩子減輕負擔,他們上班也不容易。”
踏著黃山一級級的石階,走過身邊川流的人群,在黃山上欣賞美景的同時,正是這些默默行走著的肩運工們在為四海的游客們提供著基礎的保障。
近年來,黃山風景區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日常管理中嚴格落實“凈菜(物)上山,垃圾洗滌下山”的生態環保舉措,山上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都要帶下山去,以免對環境造成污染。黃山肩運員們也在默默地為這座世界名山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貢獻力量,以一步一個腳印的實際行動向越來越多的游客傳遞生態環保的理念和厲行節約的風尚。
浙江游客小曼看到肩運員們辛苦地挑擔心中滿是感慨:“我們不僅看他們將物資挑上來,還要將食物的殘渣挑下去,十分辛苦,一路上走走停停的,令我覺得更要愛惜糧食,注重環保。”(完)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