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胞胎姐弟倆

郭兆威帶著救援隊救助走失老人
一對雙胞胎姐弟放學途中,在村口修橋工地上,發現了一名身體虛弱的老人,長時間躺在水泥管中。隨后8天時間里,姐弟倆瞞著父母,每天中午晚上都給老人送飯菜。最近因準備期末考試沒有時間給老人送飯,姐弟倆才不得不跟父母坦白了這個小“秘密”。
最終,老人在孩子和家長的愛心接力下,安全返回了家中。5月31日上午,在六一兒童節前夕,姐弟倆走進了邳州婦聯主辦的表彰大會現場,獲得了“最美公益少年”的榮譽稱號。昨日,紫牛新聞記者聯系到了這對姐弟。
童心可貴
偶遇走失的無名老人
姐弟倆偷偷給他送飯菜
郭玉書、郭玉石姐弟倆是一對雙胞胎,姐姐比弟弟大了5分鐘,兩人都在邳州碾莊中學上初一。從上初中開始,姐姐就自己騎自行車,每天帶著弟弟上下學。
5月20日中午,姐弟倆放學回家吃飯,在經過村口一處修橋工地時,弟弟看到了水泥管里躺著一名老人,姐弟倆上前觀察,發現老人身體虛弱,嘴唇干裂。他們嘗試跟老人說話,老人卻躲進了管道深處。
姐弟倆沒敢再上前,但吃完午飯返回學校后,姐弟倆都記掛著老人。放學后,姐弟倆再次來到水泥管前。老人仍不肯說話,兩人判斷老人這天肯定沒吃東西。姐姐說:“我們回家給他送些飯菜吧。”
因為正值農忙,媽媽做好了飯菜又回到地里干活,爸爸還沒有下班。“我們還是別告訴爸媽吧”,姐姐說,用碗裝飯菜會被發現的,弟弟出了一個主意——用塑料袋裝菜、用礦泉水瓶裝飯。飯菜送到后,老人有了反應,在水泥管里狼吞虎咽吃起來,但老人還是不肯說話。姐弟倆說:“別擔心,我們每天給你送。”
隨后幾天,姐弟倆每天中午晚上給老人送兩次飯。他們放學后回到家,要是爸媽在家,就吃完飯再偷偷裝飯菜,要是爸媽不在家,就先裝好飯菜。姐弟倆還特意到小賣部要了很多塑料袋,在學校里偷偷搜集了不少塑料瓶。
接觸了幾天,老人始終不肯和他們說話,但雙方已經形成了默契。往往姐弟倆剛剛走進水泥管,老人就鉆出來伸手接過飯菜。怕老人晚上太冷,姐弟倆還從家里拿了棉衣送去給老人。
無巧不成書
姐弟倆救助的老爺爺
正是志愿者父親尋找的走失老人
因為他們“保密”工作做得好,所以家人未發現姐弟倆的“秘密”。可是,眼看期末考試就要來了,復習壓力越來越大,有時放學了還要留在學校學習一段時間,姐弟倆擔心萬一送飯不及時,老人會餓肚子。
5月27日晚送完飯后,姐弟倆考慮再三,決定向父母坦白,姐姐對爸爸說:“要是我們沒時間,你們能不能給老爺爺送飯。”得知了事情經過后,父親郭兆威大吃一驚,他當即夸兩個孩子做得對。在聽到孩子描述老人的相貌特征后,郭兆威腦海里立刻閃過一個念頭:“這個老人不會是我們這幾天一直在找的那個走失老人吧?”
原來,郭兆威是邳州公益順風車救援隊隊員,5月20日,救援隊接到求助,邳州新河鎮栗溝村走失一名58歲老人,家人已報警,這幾天社會各方力量在到處尋找,一直沒有消息。每個救援隊隊員都收到了尋人信息,平時大家格外留意相關信息。
聽了孩子的講述,當晚9點,郭兆威就在孩子指引下,來到了修橋工地。老人見到陌生人前來,顯得更加警惕,加上天色已晚,郭兆威一時間無法判斷老人身份。于是他立即通過救援隊聯系到走失老人家人,經過辨認,確認正是走失了8天的老人。
老人的家人表示,老人有智力障礙,5月20日上午,帶他外出的家人送他回家,因臨時有事,在離家數十米的地方,讓老人自己回去。他們覺得幾步路老人應該能自己回家,沒想到老人還是迷了路,沿家門口國道一路向西,走出了20多公里后,來到了碾莊鎮稍墩村。老人當時又累又餓,就鉆進了一處工地的水泥管里。
老人身份確認的消息讓郭兆威非常興奮,他聯系了附近的救援隊隊員。當晚12點,救援隊隊員將老人送回了家。
“我爸爸是一名志愿者”
姐弟倆的愛心來自父親言傳身教
姐弟倆給老人送飯的故事,很快在邳州公益志愿者組織內流傳,作為志愿者的父親倍感自豪。郭兆威平時在碾莊鎮一家五金廠上班,2019年,他加入了邳州公益順風車救援隊,他說:“我父親是一名老黨員,從小就教育我要有奉獻精神。”
自從加入志愿者組織后,郭兆威的業余生活非常豐富,他已經參加了10多次救援活動,多次救援落水車輛、落水人員。在很多大型戶外活動中,他跟隨救援隊擔任保障志愿者。疫情期間,他還充當了義務消殺員,跟隨救援隊走遍了邳州各個中小學,在學校內義務進行消殺。父親的公益行為也深深影響了孩子,姐弟倆總是自豪地跟同學說:“我爸爸是一名公益志愿者!”
5月31日上午,在六一兒童節前夕,姐弟倆獲得了“最美公益少年”的榮譽稱號。在5月31日進行的邳州市婦聯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活動現場,當主持人問姐弟倆:“你倆為啥沒把這件事告訴爸爸媽媽?”姐弟倆回答:“爸爸總是跟我們說,‘做好事不要留名’!”
紫牛新聞記者 馬志亞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