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面對“一煤獨大”、創新開放不足等矛盾,山西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發展態勢呈現諸多積極變化。
從“畸黑畸重”到綠色低碳
在山西省岢嵐縣嵐漪鎮下石溝村,漫山的光伏電板整齊地排列著,陽光轉化的電流通過電線輸送到電網中,為當地帶來可觀的收益。
過去5年,山西累計淘汰煤炭落后產能1.57億噸,超出國家下達任務4270萬噸;風電、光伏裝機年均增長24%、63%,裝機規模升至全國第四、第七位。
在三晉大地,畸黑畸重的產業結構正在變輕、復綠,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太谷餅是山西的一種傳統名吃。日前,一款被賦予“靈魂”的太谷餅“火”了,餅中添加了1%至2%的藻粉,味道更鮮美。藻粉是由螺旋藻和小球藻等微藻磨制而成的。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微藻竟然是用火電廠、焦化廠排出的尾氣培育的。在山西省晉中市的煙氣微藻固碳減排實驗中心,一套完整的工業煙氣減排系統末端連接著一套微藻自動化培育裝置。凈化處理后,去除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煙氣進入裝滿培養液的試管中,微藻隨著水泡不停翻滾。
統計顯示,今年前7個月,山西非煤工業增速快于煤炭工業5.8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分別達39.3%、28.3%,均明顯快于工業增速。
在近日舉辦的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上,23個合作項目成功簽約,總投資額491.5億元,涉及先進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領域。
從“有中生新”到“無中生有”
換上礦工服,隨身攜帶定位卡、氧氣自救器、5G礦用防爆手機等裝備,記者乘坐無軌膠輪車,開啟全新的“地心之旅”。
智能巡檢機器人、一鍵呼叫“網約車”、實時手機視頻通話……在晉能控股集團塔山煤礦地下500米的巷道里,5G技術正在賦予煤礦新的未來。
塔山煤礦副總經理張興說,5G基站入駐采煤工作面后,已經有11種傳感器改為無線傳輸。原先采煤工作面一個班20多名礦工,經過智能化改造,目前已減員30%至40%。
煤焦冶電,曾是山西的主要支柱產業。5G煤礦、綠色焦化、手撕鋼、異質結電池……近年來,這些“新面孔”越來越多。
在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的中國電科(山西)碳化硅材料產業基地展廳里,碳化硅粉料、碳化硅單晶錠、碳化硅晶片一字排開,閃爍著特有的光澤。去年剛剛投產的這一基地,目前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碳化硅材料供應基地。
從“四塞之地”到“四處逢源”
8月中旬,一列滿載火車輪對的中歐班列從位于太原、晉中兩市交界處的中鼎物流園駛出后,順利抵達德國漢堡,開啟了太重集團產品直達德國的新通道。
直達法國巴黎、直達土耳其梅爾辛……今年以來,從山西開出的中歐(中亞)班列線路繼續拓展,目前已開辟出10條常態化國際線路。
黃河之東、太行之西、表里山河,山西以此得名。進入新發展階段,山西主動向外生長,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從“四塞之地”到東西通衢,山西在發展中“四處逢源”。
盡管不沿海、不沿邊,但山西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深度融入京津冀,主動對接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拓展晉陜豫等省際交界地區合作,成為區域協作中的活躍力量。
(新華社太原9月9日電 記者柴海亮、梁曉飛、張磊)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