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春節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這意味著今年春節,將是大家親身經歷的第一個“非遺版”春節!當春節遇上非遺,喜愛傳統文化的當代年輕人會如何“血脈覺醒”呢?在抖音精選,博主@一方畫貓呢畫了一幅創意滿滿的“蛇年招財貓”國畫,帶你“攢金幣”;博主@毛豆把非遺畫上臉,用“年畫財神”妝賀新春;博主@旖旎不風光炸街上海外灘,用非遺時尚大片迎新年……
央美才女畫“蛇年招財貓”賀新春
“先畫個小貓,戴上財神帽子,再畫一個有操縱桿的貪吃蛇坐騎,讓它們一起捉金幣吧!”蛇年春節將至,短視頻創作者 @一方畫貓呢 創作了一幅“蛇年招財貓”的國畫作品。一方說,她用這幅創作了21天的作品祝大家福祿壽喜,蛇年大吉!
可愛的招財貓坐著貪吃蛇吃金幣的場景,誰看了不喜歡呢!一方真名謝一方,是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的研究生,2022年畢業后她成了一名短視頻創作者,“我養了一只貓,因為每天寫生,就給貓畫了很多肖像。慢慢地我發現身邊很多人都喜歡貓,我就想能不能以小貓為主角創作一些有新意的作品,讓大家發現傳統國畫也可以年輕有趣。”
國畫作為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世界級的非遺項目。國畫在一方筆下,不僅擁有傳統的風雅、飄逸之美,還被賦予了靈動、俏皮、有趣的新內涵。
打開一方的視頻,她用國畫講述“貓生大事”:小貓舞獅、小龍貓、門神小貓……她完美地將日常生活中的場景和非遺元素結合,網友評價她畫出了“小貓山海經”。一方告訴記者,自己4歲學習書法,進入央美后,主攻宋代院體畫,“傳統的院體畫是很寫實的,不是大家比較熟知的寫意畫,而是按照對象的觸感和形象寫實地畫出來,很費功夫。在絹上作畫,容錯率非常低,十分考驗耐心和專注力。”
最開始她畫自家貓,如今越來越多網友投稿,希望把他們的小貓都爆改成宋代肖像,“都有些忙不過來了!”一方介紹,自己把絹本繪本和視頻創作結合,當成一個完整的作品看待,因此作品周期長,兩年才出了30多個作品,“好在粉絲們十分給力,一直追隨。去年有展館來邀約,但我的作品實在不夠,所以想明年趕緊多出一些好作品,多帶給大家一些驚喜。”
“年畫財神”妝祝大家得償所愿
美妝類短視頻創作者 @毛豆 將非遺元素設計成了絕美妝容——融入清代沈銓《宋梅雙鶴圖》中的意象、配以文物三足蓋爐上的水波紋樣,再用掐絲琺瑯工藝點綴,藍金配色的古風妝面,讓人一眼難忘。毛豆告訴記者,這不是她第一次嘗試將非遺搬上臉了,2023年以來,她將金繕、骨雕、玉雕、刺繡、儺戲等非遺技藝元素都設計成了妝面,拍攝了二十多期視頻。臨近蛇年春節,她還聯合國畫大師于水一起設計了年畫財神妝造。
“90后”的毛豆是四川姑娘,從小學習國畫,大學學的設計類專業,“有一次看了一部文物相關的紀錄片,深深著迷,就從文物入手設計靈感妝面,傳統的東西了解得多了,就開始關注非遺。”
毛豆說,她做每一期非遺妝面的視頻,都會跑去和擅長這門技藝的老師學習,基本上都要學一兩個月,難的要學三四個月,等自己能上手完成一個簡單的作品了,才會把其中的一些元素用到妝面設計上。
在眾多技藝的學習中,做骨雕的經歷讓毛豆印象深刻,“我找到了北京的一位骨雕老師。”毛豆說,“這位老師已經60多歲了,但每天上網課學畫畫,就是為了讓他雕出來的骨雕更精準好看,更適應時代,他對古老技藝的堅守和創新讓我特別敬佩。”
記者看到,毛豆的抖音精選視頻里,她經常先頂著滄桑的老年妝出場,然后通過生花妙筆轉變為美麗靈動的少女。毛豆說:“這么設計,不僅起到了強烈反差的視覺效果,還表達了一種隱喻:非遺就像一名較為保守傳統的老人,我們下一代在傳承的時候加入了自己的想法,讓它們煥發新生,逐漸演變為漂亮的年輕人,非遺正在經歷這么一個蛻變的過程。”
讓世界看到屬于中國的時尚大片
短視頻創作者@旖旎不風光,真名趙旖旎,山東姑娘。身材高挑的她學的是服裝表演和設計類的專業,上大學時就成了職業模特。
趙旖旎說,剛開始做短視頻她是跟著熱點拍,什么火拍什么。后來好多期穿著東北大花襖炸街的視頻迎來了又一個高峰,“我發現,網友們對帶有傳統元素的服飾尤其感興趣,于是便策劃做一些穿民族服飾走秀的視頻。”
她開始在上海外灘等地走秀展示民族服飾,拍了彝族、藏族、蒙古族、滿族等二十多個民族的傳統服飾。“在這個過程里,我接觸到了非遺。”
去年,趙旖旎開啟了“發現中國非遺之美”的旅程。“我去了大理,和白族的阿媽學習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扎染;又去了余杭,體驗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的制作過程……”趙旖旎透露,春節期間,她計劃制作一條關于非遺剪紙的視頻,與大家一起恭賀新春,感受年味滿滿。
如今,和趙旖旎一起創業的男友成了她的老公,兩人一起帶著團隊去更多地方拍攝,“我們第一次出國就是去歐洲,在國外街頭給大家介紹中國傳統民族服飾時,感覺到外國人其實對咱們中國的少數民族沒什么概念,所以我覺得傳播我們多樣的民族文化十分有必要。外國朋友們看到衣服,會發自內心地感嘆,這讓我感到很自豪。”
近年來,越來越多非遺傳播者入駐抖音,通過短視頻和直播講述非遺故事。抖音也發起“百young非遺計劃”,持續煥發非遺傳播的新方式,以上三位都是該計劃的宣推官。
而越來越多年輕人愛上非遺,自覺做“非遺守護人”,也讓人欣慰。短視頻里的非遺中國年,熱鬧非凡,無比精彩。
紫牛新聞記者 張冰晶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