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在7月27日全省開展突出環境問題“清零”進行到底暨監督幫扶工作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決扛起主體責任,按照全省安排部署,立足忻州實際,聚焦“五個堅持”,突出“五個到位”,全力推動“清零”與幫扶常態化、品牌化,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堅持立足實際,安排部署到位。市委、市政府堅持把“清零”工作作為推動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重要抓手,緊扣市情,周密部署,高標準制定了專項工作《實施方案》和7方面、49項“清零”任務《一表清》,將“清零”任務落實到責任單位、行業部門和具體責任人,一體推進監督幫扶、“清零”整改和交叉執法等工作,全面構建起“污染源頭工程治理、排污行為精準管控、突出問題整改‘清零’、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工作格局。
二是堅持統籌兼顧,整體提升到位。突出重點領域,緊扣關鍵環節,統籌兼顧,同向發力。截至8月23日,49項“清零”任務中,已有重污染企業退城搬遷、“禁煤區”劃定、散亂污企業動態排查、黑臭水體治理、千噸萬人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劃定、消除劣V類斷面6項完成“清零”,8項完成任務的70%以上,15項完成任務的50%以上,剩余20項正在積極推進中。特別是定襄橋斷面水質7月退出了劣V類,扭轉了全市水環境質量下滑的態勢。在加快7方面突出問題整改“清零”的同時,對新梳理發現的153個薄弱環節問題,全部建立“清零”整改臺賬,同步推動解決。
三是堅持上下聯動,監督幫扶到位。充分發揮市級監督幫扶工作指揮部職能作用,省、市、縣上下三級聯動抓整改,協同配合抓落實。特別是針對忻府區、原平市、定襄縣、代縣、繁峙縣5個縣(市、區)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重點區域,實施重點監督幫扶,確保問題在一線發現、在一線解決。截至8月23日,市級監督幫扶工作指揮部共幫助企業解決問題84個、轉辦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問題14個。
四是堅持傳導壓力,責任落實到位。充分發揮市、縣兩級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作用,著力壓實主要領導、屬地管理、部門監管、企業主體“四個責任”,全面提升縣、鄉兩級生態環境保護精細化和網格化管理水平,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履職缺位現象同步“清零”。
五是堅持依法治污,動態“清零”到位。堅持標本兼治,保持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著力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監管水平,確保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動態“清零”。“治標”方面,緊盯“清零”目標,嚴厲打擊劣質煤死灰復燃、黑臭水體滋生、固體廢物隨意傾倒等現象,不斷改善環境質量;“治本”方面,緊扣工業爐窯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等工作,加大執法力度,健全長效機制,從根本上鏟除污染源。截至8月22日,全市共執法檢查各類企業342家,對3家企業責令停產限產,對38家違法企業實施立案處理,對23家企業予以行政處罰,共處罰款223.16萬元。 (本報記者 張劍雄)
(責任編輯:盧相?。?/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