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露脸视频观看,国自产拍亚洲免费视频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頻道>>頭條>>忻州頭條>>正文
創文,我們共畫“同心圓”
——忻州城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見聞
2020年09月15日 10時08分   忻州日報

講文明語言、行文明舉止、做文明市民……文明處處可見。近年來,文明之風吹遍千家萬戶,文明已成為忻州城市一道靚麗風景。我市市民在文明之風的吹拂下,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改變著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近日,記者走訪城區一些地方,看到、聽到了許多凡人小事,有的雖然只是日常生活點滴,這些微小的鏡頭卻無一不透出“文明”兩字的光芒。

當城市文明達到一定高度,其必然體現于良好的生態環境、公共秩序、平安社會、窗口服務、誠信友善等方面,使我們在日常的城市生活中得到關愛、理解與支持,避免了很多糾紛與摩擦,降低了生活成本,心情自然變得輕松愉悅。

文明是一盞燈,照亮別人,溫暖自己。我們都應該明白,每一個生活、工作在這座城市的人,都要主動擔起責任,真正使文明創建成為大家的自覺追求和共同行動,讓文明之花綻放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讓文明之風生機勃發、成風化人,讓文明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讓文明氣質、誠信風范成為這座城市的“性格”。

文明出行 養成習慣

當下,我市通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市容市貌大幅改觀,交通秩序得到改善。市民文明交通意識不斷提升,文明出行習慣逐漸養成。

家住我市城區運輸公司宿舍的王師傅是一位有六年駕齡的司機,開車過程中他逐漸養成了“按燈停走、按道行駛、按線通行、按位停放、按章駕乘、按規處罰”的交通習慣,不爭道、搶道、占道,不亂停亂放、亂掉頭,不闖紅燈,文明禮讓行人。他說:“大家都希望平安出行,搶個幾秒鐘過馬路并不能帶來什么好處,反而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司機朋友們都應該牢記‘寧等一分鐘,不搶一秒種’,文明出行不僅是為別人,更是為自己提供一份安全保障。”

記者在城區主街道路口的紅綠燈采訪時發現,行人普遍都能按照指示燈過馬路,但仍有極少數市民會闖紅燈、亂穿馬路、在機動車道內行走。“闖紅燈、亂穿馬路等不文明現象帶來的后果非常嚴重,一個不留神就會釀成大禍,我明白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這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70多歲的盧大爺說。

交通文明關乎著每一個人的生活,交通安全維系著每一個家庭的幸福。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自覺告別交通陋習,主動勸阻不文明交通行為,經常引導和提醒家人、朋友以模范遵守交通法規為榮,關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影響、帶動更多的人遵章守紀、文明出行,共創安全、暢通、和諧、文明的交通環境。

敬老愛幼 鄰里互助

隨著我市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敬老愛幼、互幫互助之風越來越濃,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在生活、家庭、情感上體現中華傳統美德和良好社會風尚,用身邊的典型感召人,在全市掀起倡導真善美的熱潮,形成發現真情、傳遞真情的濃厚氛圍。

近年來,“忻州好人”“道德模范”“十佳好媳婦、好婆婆”等評選活動在我市常態化進行,每年都會評選出一批敬老愛幼、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的好榜樣。

逯家莊村民王敏杰自2004年結婚以來,一直包攬了家里的大小農活,從不讓公婆受累,她還經常跟公婆談心,為公婆洗頭發、剪指甲,雖然都是細微的生活瑣事,但卻觸動了很多人,獲得鄰居交口稱贊。“公公婆婆都老了,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老人享享清福。”王敏杰說。

遠親不如近鄰,有時鄰居間的互幫互助反而比親人來得更及時。市民馮天齊說:“我與鄰居們相處得很融洽,他們忙的時候我幫著照顧一下老人和孩子,我們家遇到麻煩的時候他們也會傾力相助。每當與鄰家的孩子相遇,聽到孩子親切的一聲問候,感到心里暖暖的。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也是一種幸福,一種文明,是社會的進步。”

向餐桌浪費說“不”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餐桌上的食物也越來越豐盛,然而浪費也隨之而來。“看著滿桌的菜肴剩下很心疼,以前礙于面子不好意思打包,但是現在從中央到地方都提倡厲行節儉,我漸漸覺得打包也不是什么跌份的事,反倒是一種文明的表現。現在就連我們自己家里做飯都是吃多少做多少,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市民王利青說。

生活中,市民積極樹立理性、文明、綠色的消費理念,減少和拒絕一些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的消費行為,形成健康文明、節約資源的消費模式,減少和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紙杯、紙巾、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杜絕攀比消費、炫富消費和餐桌浪費,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向不文明交通行為說“不”

如今,汽車已經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然而,在盡情享受汽車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一些不文明的停車行為也給大家帶來困擾。有市民反映,我市不少公共場所都存在因汽車亂停亂放,阻塞道路、壓壞人行道的現象。

隨著市民逐步認識到文明停車的重要性,城區汽車亂停亂放現象已得到極大改觀。記者在七一北路和華美超市附近的公共停車場看到,前來停車的市民基本上都能按照要求停在車位線以內。“如果不停在車位里,那明晃晃的白線特別刺眼,總覺得心里特別難受。”私家車主張朝霞說,以前只圖方便,不注意停車方式,有時會隨意停在路上或者一個車占兩個車位,但后來看大家停車都很文明,突然覺得自己再把車停在停車線外顯得很沒素質。如今,大多數有車一族都能做到文明停車,道路一下子感覺整齊起來。

文明出行一小步,城市進步一大步。創文活動中,市民們積極行動,再加油,再鼓勁,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開文明車,行文明路,做文明人,自覺摒棄不文明陋習,形成共建共享交通文明的良好社會氛圍。

垃圾進桶 素質提升

幾天前的一個中午,記者走進位于七一南路龍崗小區的劉女士家,她正在摘菜洗菜準備午飯。記者看到,她剪下的蘿卜葉子、刮下的魚鱗,都放進垃圾袋中,然后統一放置在單元樓前的垃圾桶里,而不是堆積在門前。

“以前每到夏天,西瓜皮、爛菜葉等生活垃圾就會散落在垃圾桶周圍,引得到處都是蒼蠅。”劉女士說,“明明有垃圾桶,為什么還扔得到處都是,只要往前多走幾步,就不會弄得遍地都是。現在不一樣了,居民們都意識到垃圾不進桶的危害性,垃圾不隨地扔了,單元樓門前也干凈起來。”

劉女士還深有體會地表示,文明城市的好環境需要人人動手,從小事做起,把垃圾扔進桶,是舉手之勞。作為家庭主婦,不亂扔垃圾也是為創文做貢獻。為此,她還向小區居民發出倡議,我們應當多走一步路,從自己做起,踐行垃圾分類。讓大家共同生活的每一個場所都干干凈凈,將清潔和健康帶給千家萬戶,為城市文明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張志遠

(責任編輯:盧相汀)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