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喬龍飛
一座座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一條條道路建成投入使用,一個個重大項目開工建設,“一天一個樣”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
“十三五”以來,我市緊緊圍繞省委、市委工作部署,堅持“產業第一、項目至上、企業為重、服務為本”的鮮明導向,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民生、抓明天”的理念,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增量帶存量的突破口,不斷深化項目建設。各地各部門搶先抓早,真抓實干,統籌謀劃實施重大項目,為持續提升區域發展水平、努力蹚出轉型新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項目推進機制日益完善
為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促進轉型發展,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動力和活力,我市不斷創新項目推進機制,陸續開展了“項目建設百日攻堅”“冬季行動”“轉型項目建設年”“深化轉型項目建設”等活動,以及前期手續集中辦理、項目集中開工、“進工地、到一線、解難題”、打擊紅頂中介等一系列專項行動,取得卓越成效。與此同時,我市建立健全重大項目建設分級調度、重大項目市領導包聯等制度,形成強力推進項目建設的制度體系。特別是今年以來,在省“三個一批”基礎上,創新性地建立了項目建設“七個一批”推進機制,按照項目建設的不同時點、階段或狀態,從包裝、招商、簽約、落地、開工、建設、投產滾動推進,形成了項目建設高效推進的閉環機制,項目建設工作上了一個新臺階。截至10月底,全市共有包裝項目4610個,總投資24810.6億元;招商項目4318個,總投資24647.0億元;簽約項目482個,總投資2473.3億元;落地項目307個,總投資858.2億元;開工項目572個,總投資862.8億元;在建項目771個,總投資1938.6億元;投產項目157個,總投資190.2億元。
項目投資力度持續加大
“十三五”以來,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持續增長,累計完成投資3116.6億元。“十三五”期間,共建設省市重點工程項目1587個,總投資5711.4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845.6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59.2%,省市重點工程龍頭帶動作用明顯。近三年,全市累計新開工項目2013個,總投資2973.6億元,完成投資709.3億元。這些項目和投資為全市穩增長作出了積極貢獻,也為全市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產業結構顯著優化
“堅持以產業轉型為重點,聚焦八大標志性引領性產業集群和六大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集群,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大力推動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科技創新以及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實現了項目結構非煤與煤的結構性突破。”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道。
近年來,全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85%,快于規模以上工業7.05個百分點,非煤工業增加值增速快于煤炭工業4.85個百分點。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方面,陽煤忻通、美新通用等煤機裝備集群發展,繁峙奧博光伏生產基地、忻州經濟開發區上電新能風電制造等光伏風電裝備悄然興起。新材料產業方面,金宇科林高嶺土等一批新材料產業形成規模,利國取向硅鋼試生產,填補全省空白。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形成了以風電為龍頭、以光伏為基礎、以水電為骨干和生物質能、垃圾、燃氣發電并存的新格局,41座已核準在建風電項目,7個已并網投產,神池淵林、代縣鋼瑞、偏關晉電化工等三個生物質發電項目已開工。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方面,國電投山西鋁業氧化鋁產能達到310萬噸,單體產能全國第四。山西新石200萬噸焦化及煤化工項目完成。代縣久力、繁峙金德誠信等一批大型球團項目建成投產,實現礦粉就地轉化。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方面,大數據產業從無到有,浪潮忻州云計算數據中心、千陌大數據呼叫中心建成運營。科技創新產業方面,以中科晶電為龍頭的半導體材料產業園落地,半導體產業“一園四鏈”初具雛型,藍寶石、5G芯片等高技術產業項目落地。文化旅游產業快速增長,忻州古城、田森匯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紅星美凱龍相繼開門迎客。五臺山風景名勝區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單位”稱號,雁門關景區榮升國家5A級景區,天涯山、禹王洞景區成功創建4A級景區,蘆芽山景區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創建國家5A景區進展順利。
民生項目建設進程明顯加快
五年來,全市出行更暢了,環境更美了,醫院、學校、公園更多了,一批批游客在古城進進出出,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多年來,我市不斷加大重大基礎設施、社會民生項目建設力度,大力發展高鐵、公路、通用航空、教育、醫療等相關產業。高鐵項目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轉變,大西高鐵原太段通車,忻州進入高鐵時代;集大原高鐵開工建設,雄忻高鐵項目前期進展順利,有望年內開工。公路建設持續推進,五盂高速、靈河高速、神岢高速、晉蒙黃河大橋通車,繁五高速啟動招標,國道208線忻州市過境改線竣工通車,長城黃河偏關段一號公路建成,忻定原同城化快速通道啟動。通用航空業前期推進力度加大,五臺山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48萬人次,航空口岸臨時開放,繁峙滹源通用機場具備開工條件,原平通用機場取得軍方批復意見,代縣、河曲、保德等通用機場前期工作加快推進。社會民生方面,大力推進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忻州高級中學、忻州現代雙語學校、長征小學、實驗幼兒園、和平小學、龍崗小學等一批學校相繼啟用,忻州師范學院新校區、忻州高級技工學校新校區等項目加快建設。加快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市人民醫院、市婦兒醫院等投運,市疾控中心、市第二人民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等重點公共衛生項目前期加快推進。云中河景區、九龍崗森林公園、體育公園、遺山公園、植物園等重點城建項目建成投運。
開發區主引擎作用逐漸凸顯
“十三五”期間,我市除忻州經濟開發區和原平經濟技術開發區外,新批復設立繁峙經濟技術開發區、岢嵐經濟技術開發區、定襄經濟技術開發區、靜樂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神池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五臺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等6個省級開發區,省級開發區由原來的兩個增加到8個。開發區持續深化改革創新,不斷推進“三化三制”,成為經濟轉型發展的主引擎。2018年至今,省級開發區累計新開工10億元以上項目22個,總投資376億元,占到全市的30%以上。
2017年,忻州經濟開發區擴區成功,形成了“一區七園”的發展新格局,以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半導體產業集群為定位,成功引進忻州中科晶電信息材料有限公司、山西華晶恒基新材料有限公司、北緯三十八度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德晶科技(臺灣)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團隊建設半導體項目,初步形成了從超純材料到晶圓襯底、外延、蝕刻、芯片制造、芯片封裝的半導體產業鏈雛型。繁峙經濟技術開發區圍繞冶金鑄造、裝備制造、中高端鋁合金制品等新興產業,建設推進南苑鋁業、冀宇機械制造等一系列重點項目,全力打造以精密鑄造和再生鋁合金為一體的忻州市裝備制造業基地。定襄經濟技術開發區以打造“世界法蘭鍛造之都”為目標,成立了法蘭鍛造協會,實施法蘭鍛造企業“12510”改革,建成6個國家級、2個省級行業平臺和1個院士工作站,以寶航重工等為代表的大型法蘭企業建成投產,法蘭出口全國第一。岢嵐經濟技術開發區依托鑫宇焦化、道生鑫宇等企業,延伸新能源產業鏈,目標是建成北方地區最大的氫能源生產基地。靜樂、神池、五臺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以打造“中國雜糧之都”為引領,結合各自產業優勢,大力發展有機旱作農業,建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示范區,現代農業與城鎮化同步發展的試驗區。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當前,以“項目為王”的理念深入人心,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市上下掀起了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熱潮,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掀起了新一輪項目建設的高潮,匯聚起奮斗“十四五”、奮進新征程的強大忻州力量。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