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給我們指明了“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的金光大道;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和市委四屆九次全會為我們提供了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戰略指引和方法路徑。我們將進一步統一思想行動,增強戰略定力,強化使命擔當,務實創新作為,奮力蹚出高質量轉型發展岢嵐新路。
深入學習、正視差距,樹牢新理念,凝聚新共識
深入開展“學精神、找差距、求轉化、尋突破、促轉型”集中攻堅行動,把學習貫徹落實省委、市委全會精神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結合起來,引導全縣上下深刻把握“轉型發展是我們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的戰略指引,深刻認識當前全縣項目建設不快、經濟總量不大,戰略性、支柱性大項目少,產業結構不優,新興產業發展滯后,科技創新動力不足;作為黃河流域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任務重,綠色轉型差距大;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保障、激勵、考評機制不完善,一些黨員干部市場意識、創新意識不強,還不能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等短板和差距,凝聚“一切為了轉型、一切服務轉型”的思想行動共識,將“十個堅持”“十大攻堅”“十大新突破”發展理念和重大部署落實到全縣“331”發展思路中,加快推進“綠水青山、文明宜居、人和業興”美好岢嵐建設邁上更高水平。
奮力攻堅、全面突破,培育新動能,開創新局面
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編制實施“十四五”規劃,圍繞打造綠色能源縣、特色產業縣、文旅康養縣、生態文明縣、智慧經濟縣目標,突出項目建設,優化“七個一批”項目建設機制,堅持每月走出去、每季請進來的“12+4”招商引資機制,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晉陜蒙等地深度戰略合作,瞄準“六新”產業引資上項,在“六新”發展上取得新突破。突出產業升級,把補鏈延鏈強鏈作為主攻方向,推動以“集散、儲運、交易”為一體的煤炭清潔物流產業,以LNG和尾氣提氫為代表的煤化工產業,以風光電和生物質發電為主體的新能源產業,以水泥、石材、鋼構、鋁材、玻棉等多元延伸的新型材料產業,以及農產加工、醫用保健、生物科技、文化旅游等產業轉型升級,在集群發展上取得新突破。突出引擎帶動,落實開發區“16項”改革創新硬措施,強化與雄安新區、亦莊高新產業園、高碑店經濟開發區等交流合作,引進建設一批標志性項目,著力打造京津冀產業轉移新材料基地、玉龍片區新型產業園、三井新能源產業園、京東智聯云數字經濟園和扶貧產業園,在開發區改革創新上取得新突破。突出創新驅動,完善落實支持企業科技創新、品牌打造、入規上市等機制,依托固廢綜合利用研究院和羊產業、小雜糧、煤化工專家工作站,加強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構建“產、學、研、用”創新體系,在厚植創新生態上取得新突破。突出轉型富民,爭創“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縣”,持續壯大“中華紅蕓豆”“晉嵐絨山羊”“富硒雜糧”“沙棘藥茶”等品牌優勢,按照“特色種養+產品加工+銷售網絡”全鏈條開發思路,推動羊、豆、馬鈴薯、沙棘、火麻、菌類等特色農牧產業轉型發展、做特做優,在促進增收致富上取得新突破。突出文旅開發,立足“歷史重鎮、清涼山城、養生福地”定位,完善文旅、文體、文創融合發展機制,以岢嵐古城、宋長城、荷葉坪文旅為牽引,打造一批具有鄉土記憶和地域特色的名鎮名村,以城帶鄉、城鄉一體推進全域旅游,在產城融合上取得新突破。突出深化改革,不斷完善智慧城鄉大數據平臺,深入推進“放管服效”改革,優化招商引資項目全程代理代辦、“不見面審批”、“一枚印章管審批”等機制,強化項目“保姆式”服務,在打造“六最”營商環境上取得新突破。突出綠色轉型,統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綜合治理,馳而不息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積極引進實施有機農業、生態林木、環境治理和基礎設施等戰略性、支撐性、綜合性強的重大項目,共建共享綠水青山,在綠色發展上取得新突破。突出城鄉融合,圍繞構建縣城、中心集鎮、中心村“1+8+N”的城鄉融合發展格局,鼎力創建美麗鄉村、衛生鄉村、清潔鄉村、文明鄉村、平安鄉村,持續引深農村“三變”改革、“三零村社”創建、城鄉教育醫藥改革、區域文明創建等工作,在創建宜居宜業宜游新岢嵐上取得新突破。
做實保障、先行先試,體現新擔當,展現新作為
轉型發展蹚新路就要先行先試、敢闖敢試,就要保持“舍我其誰”的擔當和“久久為功”的定力,強保障、勇改革、抓落實。強化黨建引領,加強黨對轉型發展的領導,構建“抓鄉促村、抓村落實”黨建工作新格局,不斷深化基層陣地達標升級“十個專項行動”,持續引深“風清氣正、干事創業、文明和諧”三項建設,在“天天到現場”一線攻堅中鍛造硬隊伍、錘煉硬作風,增強轉型發展工作主動性。育強轉型隊伍,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技能富民戰略,堅持“盤活存量、挖潛提質、引進補缺”,深入實施“六個一批”人才集聚計劃;深化干部專業能力、通用能力、法治能力、服務能力和創新思維等“五大培訓工程”;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全覆蓋行動,充分發揮干部群眾轉型主體作用。狠抓責任落實,強化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以項目化、工程化、系統化的方式,落實實施意見和責任清單,以超前謀、率先轉的勇氣改革創新,以實打實、硬碰硬的作風集中攻堅,在高質量轉型發展大考中交出優秀的歷史答卷。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