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林泉

忻府區怡居苑黨群服務中心為搬遷戶辦理不動產登記手續 范 濤 攝
“我們過上了曾經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如今我已58歲了,想都沒想到在我有生之年我們一家(妻子翟春風56歲、女兒25歲、兒子24歲)還能搬出偏僻山村,享受到國家扶貧政策的紅利?!边@是現居住于忻州城區怡居苑小區E區4號樓二單元104室的忻府區豆羅鎮上河北村插花搬遷戶張亮成的真實感受。
從長遠著眼,從實際著手?!笆濉逼陂g,忻府區將地處深山邊遠地區、生態條件脆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薄弱等生產生活條件惡劣的63個自然村確定為整村搬遷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全部在忻州城區規劃建設,一步到位。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199戶5139人、整村搬遷63個自然村587戶1047人、插花搬遷涉及114個行政村1612戶4092人。實現了人搬走、房拆除、地復墾、村銷號。
據介紹,為做好集中安置工作,忻府區投入資金10.73億元,高質量推進易地搬遷扶貧小區工程建設,建成了全市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怡居苑小區。該小區占地401.54畝,建有52棟樓,可容納4144戶1.3萬人入住,形成了人口相對集聚、環境優美、配套完備的新的城南中心區。
高起點謀劃,高質量推進,轉型中集聚人氣,發展上蘊藏商機
“為了讓搬遷戶能夠搬得起、搬得出、安置得滿意,忻府區委、區政府嚴格要求:一是要高起點謀劃,設計標準超前,確保安置房質量。安置工程可抗8級地震,外觀設計線條輪廓清晰,9期容積率1.8,綠地率33.41%,建筑密度25.76%;10期小區容積率1.83,綠地率30.1%,建筑密度16.5%。二是要嚴格落實‘四制’要求,規范施工。嚴格按照工程招標投標、施工圖審查、施工許可、質量監督、工程監理、竣工驗收備案等建設程序,落實‘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等規定。三是要切實按照移民搬遷工程建設要求,守住‘搬遷對象精準的界線,建房面積人均不超25平方米的標線、搬遷戶不舉債的底線、項目規范化管理的紅線、資金使用管理的高壓線’。戶型分別為50、75、100平方米三種,房價分別為6600元、9500元、9900元,保證了貧困搬遷戶不因搬遷而舉債政策標準?!毙酶畢^扶貧辦負責人如是說。
正在排隊等待辦理不動產登記手續的第10期73歲的搬遷戶賈潤有向記者說起搬遷滿是喜悅,他說:“我是2019年陽坡鄉何家莊村第10期搬遷戶,搬來后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政府不僅為我們辦理了低保、養老,為了解決我們的后顧之憂,還為我們辦理房屋不動產登記證,這在過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闭跒榘徇w戶辦理不動產登記手續的小劉介紹說:“為搬遷戶辦理不動產登記是我區民心工程的一個環節,此項工作已開展了一個多月,截至目前已辦理了1000余戶,預計1月22日所涉及的搬遷戶即可全部辦理完畢?!?/p>
目前,怡居苑小區已成為全市最大的城市集中安置區,橫跨兩條路,縱橫兩條街,形成了人口相對集聚、環境優美、配套設施完備的移民新區,成為城南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聚集了人氣,也蘊藏了商機,是忻府區脫貧攻堅的重要工程,為城市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突出“兩業”支撐,引深“兩策”扶持,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
“易地扶貧搬遷是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核心戰役,讓貧困群眾搬出貧困山區,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是做足扶貧搬遷成色的關鍵?!毙酶畢^扶貧辦負責人一語道出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重心所在。
據介紹,為了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忻府區出臺了《關于做好整村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的實施方案》,突出“兩業”支撐,推動搬遷脫貧;堅持“兩基”同步,提供均等服務;統籌“兩建”跟進,實現有序融入;統籌“兩地”聯動,保障基本權益;注重“兩策”并舉,釋放疊加效應;推動“兩元”融合,實現協同發展;圍繞“兩段”銜接,引深后續扶持。
在就業保障方面,忻府區有關部門利用周邊忻州古城、山西現代雙語學校忻州分校等協調安排一部分搬遷戶在教輔、導游、保安、保潔、后勤服務等崗位實現就業。同時,配合就業部門分批分期對搬遷戶進行技能培訓,提高搬遷戶的勞動技能并實現一人一證,為實現就業創造條件。適時舉辦了移民搬遷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為怡居苑社區移民搬遷戶中有就業和技能培訓意愿的貧困勞動力提供就業服務。
在產業扶貧方面,忻府區產業扶貧項目惠及搬遷戶8673人次,戶增收500元到3000元?!八奈灰惑w”和個戶自貸金融扶貧項目惠及搬遷戶667戶1400人,每年每戶可增收3000元。
年輕、干練的劉俊宏是怡居苑物業經理,在談到小區基礎設施配套時說:“怡居苑工程橫跨建設路和慕山路,北起橋西街,南至棲霞街,東西長1200米,南北寬200米,交通道路為市政規劃,與蒙特卡羅別墅區相鄰,水、電、暖、氣、路、通信網絡、廣播電視、健身休閑、垃圾處理和污水處理等設施配套齊全,四周綠化、草地、草坪等基礎設施齊備,最大限度地滿足了搬遷戶的生活需要?!?/p>
忻府區橋西街辦事處副主任賀瑞說起園區公共服務配套建設如數家珍:“怡居苑小區周邊已配套婦幼保健院、中醫院、文化廣場、活動中心、超市等公共服務設施。為了優化公共服務機構配置,投資530萬元建成了4000㎡的集中安置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置了鄉鎮服務工作站等17個公共服務機構,實現了搬遷群眾辦事有地方、議事有組織、糾紛有人管、困難有人幫。為搬遷戶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和保障。”
夯基礎、建堡壘、增活力,構建“135”社區管理服務共建共治共享發展新格局
融入新社區、開啟新生活。村民變居民、村落變社區,如何讓村民搬遷后融入城市生活,實現有效的管理和服務是忻府區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工作的重中之重。
針對這一情況,賀瑞感受頗深,他說:“在忻府區委、區政府積極探索下,怡居苑成立了社區黨委,下設10個黨支部,建立了怡居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實施以社區黨委為統領的運行機制,構筑了雙向組織體系,即:以駐區單位為主成立怡居苑黨支部、健康黨支部、陽光黨支部、雙語黨支部、藍天黨支部,構建橫向黨建工作聯動體系;以‘社區黨委(居委會)、黨支部(網格)、黨小組(樓棟)、黨員代表(單元)’為紐帶,構建縱向黨建工作組織體系。同時,怡居苑社區設立居委會,下設了ABCDE 5個區,共劃分8個網格,設8個網格長,4個片長,52個樓長,并成立了5個網格黨支部,形成了‘堅持黨建引領,推行黨群管理一體化’、‘搭建治理、服務、保障三大平臺,整合社區各類資源’、‘實施組織、政策、投入、文化、法治五項跟進,促進移民群眾融合發展’的‘135’社區管理服務新模式,進一步推行黨群管理一體化,構建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發展新格局?!?/p>
正在小區廣場散步的、今年已有72歲的傅為根是三交鎮東歲興村的搬遷戶,他說:“我們全家都搬進了小區,我和老伴住了一套,兩個兒子各住一套,這里生活條件相當好,不僅住得舒心,而且孩子們打工就在家門口,十分方便,搬遷讓我們全家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宜居宜業?!?/p>
忻府區扶貧辦主任董俊文表示,下一步,怡居苑將不斷加強社區治理跟進,健全工作機制,完善治理體系,實現有效管理。區民政、人社、衛健、文旅、農業、金融等部門將管理機構延伸到貧困人口遷入地,通過便民服務、農業技術培訓、綜合維穩和基礎建設后續服務平臺,為貧困戶提供有效便捷服務;區農委、扶貧、文旅、衛健、公安、司法等部門將相關項目及資金與社區建設整合捆綁,促進社區衛生室、警務室、圖書室、群眾戶外文化活動場地、便民店等社區服務設施建設,方便群眾生產生活,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打造全市易地扶貧搬遷成功樣板,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