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露脸视频观看,国自产拍亚洲免费视频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頻道>>頭條>>忻州頭條>>正文
昂首闊步走在鄉村振興大道上
——高質量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忻州實踐”
2023年06月21日 09時58分   忻州日報

編者按 2017年6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在岢嵐縣趙家洼村和宋家溝村發出了“請鄉親們同黨中央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干”的號召,也表達了“讓好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的美好祝愿。

六年來,感恩奮進的忻州兒女牢記囑托,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關愛,化作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實際行動,撲下身子干、挺起脊梁扛,不僅如期打贏了脫貧攻堅戰,而且接續奮斗,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闊步前行,奮力繪就美好圖景。

岢嵐縣宋家溝新村鄉村旅游季人氣滿滿。 記者 宮清華攝

仲夏時節,萬物蔥蘢。行走于忻州大地,到處是鋪展著的希望畫卷。五臺縣建安鎮潭上村的400畝稻田,澄澈如鏡,映襯山川,宛若江南水鄉;五寨縣的“八十里丁字平川”之上,11萬畝高標準農田,阡陌縱橫,田疇似錦;岢嵐縣廣惠園社區的幫扶車間里,十幾臺縫紉機飛針走線,一派繁忙;靜樂縣鄉村的農家小院里,菜畦如畫,孕育著新的希望……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2019年10月,隨著最后4203名貧困人口的全部退出,忻州市一舉摘掉了貧困地區的帽子。但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近年來,忻州市乘勢而上,扎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接續奮斗,不斷抒寫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

聚焦“新任務” 夯基固本謀振興

走進保德縣易地搬遷安置小區——惠民家園,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漂亮的樓房,文化廣場干凈整潔,公共設施方便完善,居民們悠閑愜意,處處顯示出欣欣向榮的景象。漫步岢嵐縣的宋家溝村,風景如畫,游人如織,恰似“詩和遠方的田野”。

這些地方,曾經是貧窮和落后的代名詞。它們的精彩嬗變,是忻州市脫貧攻堅成果的生動寫照,更是鄉村振興的精彩伏筆。

新征程、新起點、新使命。脫貧成果如何鞏固?如何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破題的力量來自對新時代新使命的深刻踐行。在今年2月召開的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暨全市鄉村振興推進大會上,市委書記朱曉東的講話催人奮進:“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市委‘11353’工作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加快建設農業強市為目標,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任務,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持‘特’‘優’發展戰略,堅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強化科技支撐和改革創新,扎實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著力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忻州實踐’取得新成效。”

近年來,忻州市始終把“鞏固銜接”作為重要政治任務、第一民生工程和當前頭等大事,壓緊壓實黨委政府的主體責任、領導小組的統籌責任、行業部門的專項責任、駐村干部的幫扶責任,建立健全上下貫通、一抓到底的“鞏固銜接”工作體系,為全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了有力支撐和堅強保障。

如何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動態監測幫扶是防返貧最管用、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忻州市按照“識別快、幫扶準、風險消除穩”的要求,筑牢自下而上的申報網、左右暢通的排查網、兜底保障的政策網“三張網”,建立了“忻申報”防返貧監測預警平臺和“13810”收入監測幫扶機制,全面提升返貧致貧的發現能力、群眾增收的自主發展能力、消除貧困的治理能力,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

與此同時,忻州持續壓實“三保障”行業部門責任,加大“三保障”政策配套兌現、行業指導、工作督導力度,不斷提升“三保障”工作成效。

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忻州市全力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讓脫貧成效更持續、鄉村振興的基礎更穩固。

產業“新路子” 跑出增收致富“加速度”

“潭上村向來就有種植水稻的傳統,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村里大力發展機械化種植,同時引進新品種,不僅要帶動百姓增收,還要把村子建成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新農村。”剛剛過去的芒種,五臺縣建安鎮潭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俊基帶領村民們完成了400畝新稻種的搶種。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是忻州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牛鼻子”。在今年的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暨全市鄉村振興推進大會上,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建國在講話中就指出,要堅持農業“特”“優”發展,強化項目帶動,完善基礎設施,強化要素支撐,因地制宜發展縣域特色優勢農業,在打造特色專業鎮、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近年來,忻州市不僅出臺了“1+5”農業產業扶持政策,而且在全市深入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6+1”產業集群建設,因地制宜推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光伏產業、電子商務等特色產業發展,形成“一縣一業”發展格局。

如今,全市上下正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展開一場以特色產業發展強勢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競賽”。

6月18日,天貓網購節,五寨縣郵政公司將郵政運輸車輛直接開到該縣蔬菜生產基地,將新鮮的蔬菜及時發往全國各地。 張向榮攝

五寨縣以一場“土豆革命”掀開了以農業產業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序幕,不僅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而且通過“公司+企業+基地+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模式帶動農民走上職業化道路;偏關縣依托黃河、長城兩大資源,做足“文旅文章”,先后打造特色風貌整治村26個,發展農家樂42家,讓風景有了“錢景”;岢嵐縣持續放大“中華紅蕓豆”“晉嵐絨山羊”“有機雜糧”等品牌優勢,在推進萬只羊生態養殖二期工程、京嵐智聯神農10萬只羊養殖項目的同時,加快推動建設宋家溝、吳家莊現代設施農業基地,延伸農業產業鏈,增加農民收入;代縣緊抓代州黃酒專業鎮建設契機,通過黃酒企業帶動4000多戶農戶創收增利,就業富民成效初步顯現……

因地制宜,以“特”破局。創新農業發展模式、推動文旅融合、發揮品牌效應、借勢專業鎮建設……特色產業的聚勢蝶變,不僅撐起了農民的“錢袋子”,而且進一步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夯實了鄉村振興的“底子”。

培育“新技能” 托起穩穩的幸福

“要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培育一批技能精湛、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鄉村工匠,支持鼓勵創辦特色企業,讓更多的鄉村工匠成為發展產業、帶動就業的‘主力軍’‘領路人’,帶動更多群眾就業增收、創業增收。”5月14日,鄉村工匠職業技能比賽暨鄉村工匠遴選分類項目(山西)座談會在代縣舉行,國家鄉村振興局考評司二級巡視員周建文在講話中如是強調。

代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不僅有著燦爛的民間文化,而且孕育了一批“能工巧匠”。近年來,代縣堅持“政府推動、文化撬動、示范帶動、市場驅動”非遺傳承思路,創設性建設非遺工坊16個,帶動1500名脫貧群眾人均增收4000元,讓技藝“傳”起來的同時也讓群眾的口袋“鼓”了起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技能培訓能讓更多人端穩就業的“飯碗”。五寨縣通過全面開展勞動力調查摸底,大力推進“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擇優選定培訓機構為脫貧勞動力開展技能培訓,進一步擦亮了“五寨駕駛員”“五寨農機手”“五寨焊工”“五寨廚師”等特色勞務品牌;岢嵐縣逐步探索建立了“需求+供給”“培訓+品牌”“技能+就業”等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廣泛開展訂單式、嵌入式、套餐制、項目制培訓,力求讓未實現就業的脫貧勞動力培訓一人,就業一崗,脫貧一戶,帶動一片;河曲縣為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成果推廣和服務能力建設,對專業技術人員、農業合作社負責人以及家庭農場、種植大戶進行定期培訓,助力成長為新時期現代農業發展的行家里手;寧武以鄉村e鎮建設為契機,加強電商人才培訓,為群眾增收致富插上“翅膀”……

以前,技能是脫貧的“敲門磚”;如今,技能是致富的“金鑰匙”。近年來,忻州市通過深入挖掘省內轉移、省際輸出、自主創業的就業潛力,聚焦脫貧勞動力、用工主體、中介機構等不同對象,堅持補個人、扶主體、幫中介,全面落實交通補貼、培訓補助、援企穩崗、減稅降費、就業獎補等政策,全方位保障脫貧群眾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脫貧勞動力務工(含監測戶)就業17.57萬人,其中省外務工就業3.8萬人。

建設“新家園” 安放美麗鄉愁

鄉村振興,不僅是農業強、農民富還要實現農村美。

村外小橋流水,阡陌縱橫;村內民居錯落,街道古樸;四周草木青翠,山野泛青……在夏日風光的映襯下,位于寧武縣城西南的寧化村宛如“藏身”在汾河之濱的一處“世外桃源”。2021年,寧化村入選山西美麗休閑鄉村,還被評為全省3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

如今的忻州大地,農村面貌持續改善,人居環境不斷提高,像寧化這樣的鄉村美景比比皆是。近年來,忻州市始終把鄉村建設擺在鞏固銜接工作的重要位置,堅持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快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讓美麗宜居鄉村從“躍然紙上”到“映入眼簾”。去年,全市新改建“四好農村路”468公里,完成“三個一號”旅游公路300公里以上,新開工60個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持續深化農村改造戶廁243352戶,建設固定式垃圾中轉站224個、移動式中轉站7個,全市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2616個村,覆蓋率達到97.03%以上。

美麗宜居的風景不僅在綠水青山和煥然一新的人居環境中,還在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中。

積極參與“十星級文明戶”評比活動已成了楊家嶺村村民日常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情。偏關縣新關鎮的楊家嶺村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扎實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不僅推出了涵蓋治安、民俗、環境、家庭、鄰里等方面的《楊家嶺村村規民約》;還推出了“四字經”版村規民約,讓尊老愛幼、鄰里守望、善行義舉、誠實守信等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深入人心。在今年,楊家嶺村還成立了長者餐廳,解決無人照顧、行動不便的老人做飯難、吃飯難的問題。這些年,楊家嶺村先后獲得忻州市“文明村”稱號和山西省“善治示范村”稱號。

鄉村美麗,鄉風文明還在帶活“庭院經濟”。

作為曾經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靜樂縣,借助“生態靜樂”的環境優勢和“太原后花園”的地理優勢,在推動鄉村振興中,率先發展庭院經濟。兩年來,已在全縣12個鄉鎮36個村集中連片打造1418戶高質量庭院經濟示范戶,讓老百姓的院景成了“愿景”,盆栽里種出了“錢景”。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闊步走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忻州大地朝氣蓬勃、風景正好……(記者 郝永峰)

(責任編輯:盧相汀)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